版筑求贤图
精神不是能玄会,颜色安知非滥竽。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圣明的君主在寻求贤才的过程中,通过仔细审视人才图谱,对官员进行调整。诗人指出,选拔人才不能仅凭表面的气度或外貌,真正的贤德之士内在的精神和才能是无法简单地从外表判断出来的。"能玄会"意味着深邃的理解和卓越的能力,而"颜色非滥竽"则是说不能因为表面相似就误以为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整体上,这首诗强调了选拔人才时需要深入了解和考察实质,而非仅凭表面印象。
词语解释
不是的意思:◎ 不是 bù shì(1) [mistake;faul]∶错误;过失是吾不是处。——清·林觉民《与妻书》(2) [be not]∶否定判断现在不是讲话的时候...
画图的意思:[释义](动)画各种图形(多指图样或地图)。 [构成]动宾式:画|图 [例句]他画图时很认真。(作状语)②(名)图画(多用于比喻)。这些诗篇就是城市生活的画图。(作宾语)并列式:画+图。...
精神的意思:[释义](1) (名)表现出来的活力(基本义)。振作精神。(作宾语) (2) (形)活跃;有生气。这孩子长得怪精神的。(作补语) [构成]并列式:精+神 [例句]〈外〉日语。...
滥竽的意思:◎ 滥竽 lànyú[(of an untrained person) be included among a group of experts]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而占据一定的职位 有几个饭桶滥竽其间...
求贤的意思:寻求贤能的人。《诗·周南·卷耳序》:“《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 汉 刘向 《说苑·君道》:“故明君在上,慎於择士,务於求贤。” 唐太宗 《春日玄武门宴群臣》诗:“庶几保贞固,虚己厉求贤。”《宋史·忠义传一·李若水》:“正宜置驛求贤,解榻待士,采其寸长远见,以兴治功。”...
圣主的意思:(1).对当代皇帝的尊称。《东观汉记·鲍永传》:“今圣主即位,天下已定,不降何待?” 唐 李白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我似浮云殢 吴 越 ,君逢圣主游丹闕,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 峨眉 月。” 明 张居正 《陈六事疏》:“臣又自惟,幸得以经术遭逢圣主,备位辅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目下有某处将军缺,倘不吝重金,僕嘱内兄游扬圣主之前,此任可致。”(2).泛称英明的天子。《战国策·秦策三》:“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於成败之事。”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及其遇明...
天秩的意思:(1).上天规定的品秩等级。谓礼法制度。《书·皋陶谟》:“天秩有礼。” 孔颖达 疏:“天又次叙爵命,使有礼法。”《后汉书·胡广传》:“‘五服五章’,天秩所作,是以臣竭其忠,君丰其宠,举不失德,不忘其死。” 唐 李邕 《兖州曲阜县孔子庙碑》:“逮人统之可復,补天秩之将頽。” 严复 夏曾佑 《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 非洲 黑种之氓……其酋恒蓄姬妾数十人,等威之别、当夕之规,至繁且密,彼固自以为天秩天叙也。”(2).指君位。 三国 魏 曹植 《夏禹赞》:“诸侯向己,乃奉天秩。” 三国 魏 曹植 ...
颜色的意思:◎ 颜色 yánsè(1) [colour]∶色彩。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2) [countenance;facial expression]∶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颜色不少变。——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3) [pigment;dyestuff] [口]∶指颜料或染料(4) [tincture]∶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他的衣服上满都是那种颜色的染料(5) [good looks]∶女...
知非的意思:(1).五十岁的代称。《淮南子·原道训》:“故 蘧伯玉 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谓年五十而知前四十九年之过失。后因以“知非”称五十岁。 唐 白居易 《自咏》:“诚知此事非,又过知非年。”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余自少 陆机 作赋之二年,至过 蘧瑗 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 清 钮琇 《觚賸·除夜觇士》:“﹝ 陈楚产 ﹞齿踰知非,始补弟子员。”(2).省悟以往的错误。 唐 赵嘏 《东归道中》诗之一:“平生事行役,今日始知非。” 宁调元 《东蜕庵三什》:“北瘦南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