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除夕过东林寺同晓公谈禅赏析

除夕过东林寺同晓公谈禅

明 · 谢榛
林磬何悠悠,庭雪复灿灿。
冲寒过支公,相围地炉炭。
一谈得真蕴,贝叶徒满案。
学禅若栽松,老有万枝干。
谁能顿悟间,森然俱斩断。
见心是道侣,寂寂坐夜半。
慧灯无际光,照破几梦幻。
生死譬朝夕,岁尽岂嗟叹。
处世各有缘,焉得不聚散。
明春杖锡行,孤云渺天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除夕之夜拜访东林寺并与僧人晓公探讨禅理的情景。首句“林磬何悠悠”,以悠长的钟声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深远的氛围。接着“庭雪复灿灿”一句,通过雪光的映照,进一步渲染了冬夜的宁静与纯净。

“冲寒过支公,相围地炉炭”描述了诗人不畏严寒,前往寺庙与僧人共话禅机的画面。地炉炭火的温暖与室外的寒冷形成对比,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纷扰相对立。

“一谈得真蕴,贝叶徒满案”表明了禅谈的深入,使得讨论的内容丰富而深刻,如同堆积的贝叶经文一样。这里巧妙地将传统佛教的文献与实际的对话联系起来,强调了禅学的精髓在于心灵的交流而非文字的堆砌。

“学禅若栽松,老有万枝干”运用比喻,将学习禅学比作种植松树,随着时间的推移,松树会长出无数枝干,象征着禅学的智慧和修行的成果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而不断增长。

“谁能顿悟间,森然俱斩断”表达了顿悟的难度,即使是在瞬间,也难以彻底斩断心中的杂念和迷惑,暗示了禅学追求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灵的净化。

“见心是道侣,寂寂坐夜半”指出真正的修行者是那些能够静心内观的人,他们能够在深夜独自冥想,与自己的内心深处对话。

“慧灯无际光,照破几梦幻”强调了智慧之光的永恒与无限,它能够穿透虚幻的梦境,揭示真相。

“生死譬朝夕,岁尽岂嗟叹”将生命中的生与死比作日常的朝夕更替,提醒人们不必对生命的终结感到悲伤,因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而非结果。

“处世各有缘,焉得不聚散”反映了人生的无常,无论是相聚还是离散,都是命运的安排,应以平和的心态面对。

最后,“明春杖锡行,孤云渺天畔”预示着新的一年即将到来,诗人将再次踏上修行之旅,如同孤云在天边飘荡,自由而独立。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禅学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自然与宇宙的敬畏之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