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叶观文游鼓山
兹游瞰沧溟,宛在一叶莲。
木密虚可步,石立高莫缘。
从来看山眼,一洗俱茫然。
蓬莱如有无,空翠蒙云烟。
却疑浩荡中,天津渺归船。
崎岖访幽胜,众象争相鲜。
凌高寓远目,孤云共轩軿。
归来拥寒衾,耳底酒鸣泉。
觅句了不工,青灯暗孤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忧民:关心民众疾苦。妙语:精妙的语言。
瞰:俯瞰。
沧溟:大海。
一叶莲:比喻微小而珍贵的事物。
木密:树木茂密。
石立:石峰直立。
茫然:模糊不清。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
天津:古代地名,这里指大海。
幽胜:幽深优美的景色。
孤云:孤独的云彩。
寒衾:寒冷的被子。
酒鸣泉:形容酒香如泉涌。
工:精致,工整。
青灯:油灯,古时照明工具。
孤眠:独自一人入睡。
翻译
谢公忧虑民生之余,他的妙言如同禅宗的接续。这次游览俯瞰大海,仿佛置身于一片莲花叶上。
树林密集,但仍有空隙可供漫步,石峰耸立,难以攀登。
长久以来,我以山为眼,眼前的景象都变得模糊不清。
蓬莱仙境若隐若现,空翠之色笼罩在云雾之间。
我怀疑自己在浩渺的大海中,看见了远方归来的船只。
曲折山路探访幽静美景,万物竞相展现各自的鲜艳。
登高远望,孤云相伴,如同车驾随行。
回到家中,盖着寒被,耳边仿佛有酒泉流水声。
寻觅诗句不再精致,只有青灯下孤独入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名为《次韵叶观文游鼓山》。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写山水之美、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诗句。
诗中“谢公忧民馀,妙语继两禅”一句,通过对古代贤臣谢安和谢玄(谢灵运)的赞誉,以及他们高超的文学造诣,展现了诗人对于前辈文化人的崇敬之情。
接下来的“兹游瞰沧溟,宛在一叶莲”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水画面。诗人以“一叶莲舟”比喻自己的孤独与超然,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沉醉和内心的淡泊。
“木密虚可步,石立高莫缘”则是通过对树木密布、山石陡峭的描写,形象地展示了诗人面对壮丽山势时的心境,这种自然景观既给予以力量,也让其感到内心的平和。
“从来看山眼,一洗俱茫然”表达了诗人通过观赏山水后,对世界的认识有了新的转变,仿佛一切烦恼都随着这份沉醉而消散。
“蓬莱如有无,空翠蒙云烟”则是在描绘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蓬莱峰是传说中仙人居所,这里用来象征诗人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接下来的“却疑浩荡中,天津渺归船”则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内心深处对远方或者未知世界的探索与思考,以及对于归属感的寻找。
“崎岖访幽胜,众象争相鲜”一句通过描绘崎岖山势和各种生灵竞相展示其美丽的景色,再次强调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
“凌高寓远目,孤云共轩軿”则是说诗人在高处放眼观望,将目光投向远方,与天上的浮动白云共同享受这份宁静与自由。
“归来拥寒衾,耳底酒鸣泉”描绘了诗人游玩归来的场景,虽然外界可能已经秋凉,但内心却如同温暖的泉水流淌,不失其欢愉之情。
最后,“觅句了不工,青灯暗孤眠”则表达了诗人在寻找合适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并没有达到自己满意的水平,最终只能在昏暗的灯光下沉入孤独的梦乡。这也许反映出诗人对于创作的严谨态度,以及内心深处对文学艺术追求完美的执着。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之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超脱尘俗的心境。同时,这也是一次心灵的旅行,是诗人对于生活、自然与文化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