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版原文
载籍几千年,相踵兴亡迹。
何国非自取,一一有来历。
亡必以失道,与必以有德。
有德无不兴,不在防寇贼。
大纲一端正,上下合于一。
左右无共鲧,小大皆益稷。
执此治天下,天下无与敌。
无道必自亡,不可容智力。
中心一不正,祸乱起不测。
计虑非不周,防闲非不密。
龙蛇起平陆,刀剑出袵席。
昔常恨吴王,不纳伍员策。
父雠不共天,吴起不两立。
败之于夫椒,足报槜李役。
杀心如未谢,灭起如呼吸。
五千栖会稽,甲盾尚流血。
一举而尺之,后患永绝息。
奈何仓卒中,鬼神夺其魄。
不信忠臣言,坐使良机失。
瞬息二十年,越兵破吴国。
遂令泰伯祚,一日不血食。
至今尘编中,见者皆叹息。
抑尝思其故,此事未足蹙。
吴亡自有端,灭越故无益。
夫差诚已误,伍员未为得。
万事理为准,万理心为宅。
好恶一毫偏,成改千里隔。
本正不忧末,主强不愁客。
病四百有四,最患膏肓疾。
外邪何足忧,内寇逾螟{蜷右下换虫}。
家不在藩篱,国不在城壁。
怨不在仇雠,忧不在夷狄。
最毒是小人,必亡惟女色。
百祸生骄矜,众怨丛苛刻。
灭用无仁恩,死由肆胸臆。
子兰为刘石。
平虑讨击使,
尚不逃三尺。
华清羽衣曲,
岂得无敌绩。
勾践诚可除,
宰嚭犹在侧。
西施舞落日,
吴宫已荆棘。
子胥计诚忠,
无乃学缓急。
夫差爽已夺,
句践自千百。
杀一留其余,
乱门岂可塞。
寄语伍子胥,
善恶当详择。
乱亡所当念,
心非最难格。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普的《夫差伍员》,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分析,探讨了国家兴衰和个人抉择的关系。诗中以吴王夫差和伍员的故事为例,批评了夫差的昏庸和不听忠言,以及伍员未能准确判断形势的不足。诗人强调,国家治理的关键在于君主的道德和决策,偏颇的好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即使像伍员这样的忠臣,如果不能审时度势,也无法扭转乾坤。
诗中通过“吴亡自有端,灭越故无益”表达了对夫差灭越行为的质疑,认为此举并非明智之举。同时,诗人也指出内部腐败和女色误国的问题,如子兰和赵高等人的角色导致了国家的覆灭。最后,诗人告诫伍员,善恶要明辨,治乱兴亡的道理应当深思。
整首诗语言精炼,寓言深刻,具有鲜明的历史教训意义,体现了宋末元初诗人在反思历史事件时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