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池上送考功崔郎中兼别房窦二妓赏析

池上送考功崔郎中兼别房窦二妓

唐 · 白居易
文昌列宿徵还日,洛浦行云放散时。
鹓鹭上天花逐水,无因再会白家池。

拼音版原文

wénchāngliè宿zhēngháiluòxíngyúnfàngsànshí

yuānshàngtiānhuāzhúshuǐyīnzàihuìbáijiāchí

注释

文昌列宿:文昌星,古代星宿名,象征文运和功名。
徵还:召回,这里指星宿回归天宫。
洛浦:洛河之滨,代指美丽的景致。
行云放散:形容云雾消散,也暗指美好的时光结束。
鹓鹭:古代常用来比喻朝廷官员,尤其是清廉高尚的官吏。
上天:升迁,这里指官员职位晋升。
花逐水:形象地表示事物随波逐流,此处指官员们的升迁变化无常。
无因:没有机会,无法。
再会:再次相见。
白家池:具体的地点,可能是诗人与友人曾经相聚的地方。

翻译

当文昌星回归天宫之时,洛水边的行云也渐渐消散。
凤凰般的官员们升迁如花随水流,无法再有机会在白家池相聚。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池上送考工崔郎中兼别房、窦二妓》,创作于唐朝。诗中的意境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特定人物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谊与对友人的不舍。

首句“文昌列宿徵还日”中,“文昌”指的是古代星官名,诗人借此暗示时间流逝,朋友即将离别。"徵还日"则表明了送别之时的不易与迫在眉睫的分别。

接下来的“洛浦行云放散时”描绘了一种恬静自然的景象,“洛浦”指的是洛阳附近的河流,"行云放散时"则是通过水面上的浮动之物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和送别的情境。

第三句“鹓鹭上天花逐水”,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鹅鸭戏水的景象,借此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自由自在的情怀。这里的“花”可能指的是水面上的落叶或是波纹,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

末句“无因再会白家池”,表达了对未来重聚无着落之感,"白家池"是诗人常去的地方,象征着友情和记忆的寄托。"无因"则传递了一种无缘重逢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情境,抒发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以及对未来重聚之可能性的怀疑与无奈,展现了白居易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