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叶致远韵
宋 · 王安石
生涯聊占水中洲,岂即乘桴逐圣丘。
身与凫飞仍雁集,心能茅靡亦波流。
由来杞梓常先伐,谁谓菰蒲可久留。
乘兴吾庐知未厌,故移脩竹拟延驺。
身与凫飞仍雁集,心能茅靡亦波流。
由来杞梓常先伐,谁谓菰蒲可久留。
乘兴吾庐知未厌,故移脩竹拟延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生涯:生活。聊:姑且。
占:占据。
水中洲:水中的陆地。
岂:难道。
乘桴:乘坐小筏。
逐圣丘:追随圣贤的足迹。
身:身体。
凫:野鸭。
雁集:大雁群集。
心:心灵。
茅靡:随风摇曳。
由来:自古以来。
杞梓:有用的木材,如梓木。
常先伐:总是首先被砍伐。
菰蒲:芦苇菖蒲。
久留:长久留存。
乘兴:趁兴致。
吾庐:我的居所。
知未厌:还不满足。
故:所以。
延驺:邀请宾客。
翻译
我的生活就暂且在水中的洲渚上度过,难道是要坐着小筏跟随先贤的足迹?身体像野鸭飞翔,心灵随大雁群集,心境如茅草随风摇曳,也随波逐流。
自古以来,有用的木材总是首先被砍伐,谁能料到这芦苇菖蒲能长久留存呢?
趁着兴致,我对自己的居所还不满足,所以打算移栽竹子,邀请更多的朋友来访。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题为《次叶致远韵》。诗中的意境和语言都极富特色,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到王安石的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
"生涯聊占水中洲"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好像随波逐流地选择一个水中的小岛来暂居。"岂即乘桴逐圣丘" 则透露出诗人追寻古圣先贤之意,仿佛在精神上与他们相契合。
接着 "身与凫飞仍雁集,心能茅靡亦波流" 描述了诗人身体虽然随着鸥鸟(一种水鸟)一起飞翔,与大雁聚集,但内心却像茅草一样轻盈,可以在波涛中自由漂浮。这些意象展示了王安石超脱尘世的哲学思考。
"由来杞梓常先伐,谁谓菰蒲可久留" 表达的是一种对事物无常的感慨。在这里,“杞梓”指的是树枝和树干,而“菰蒲”则是水中植物。诗人通过这些自然界的事物,强调了万事皆无常,不应过于依恋。
最后 "乘兴吾庐知未厌,故移脩竹拟延驺" 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他在山中建造自己的小屋(庐),并没有感到疲倦,反而决定迁移到竹林中去,仿佛要与自然更深层次地结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王安石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以及他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