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后(其四)
宋末元初 · 仇远
了知五十九年非,景薄崦嵫合见几。
夜半虽当泉脉动,腊前未见雪花飞。
客程鸿雁骎骎老,家养鸡豚处处肥。
千日及瓜今过半,未知何日定言归。
夜半虽当泉脉动,腊前未见雪花飞。
客程鸿雁骎骎老,家养鸡豚处处肥。
千日及瓜今过半,未知何日定言归。
注释
五十九年:一生或很长的时间。景薄:阳光微弱,形容接近傍晚。
崦嵫:古代神话中西方极点的山,常用来比喻晚年或生命的尽头。
腊前:农历十二月前,即冬季。
鸿雁:大雁,常用来象征远方的游子。
骎骎:形容马跑得快,引申为岁月匆匆。
家养鸡豚:自家饲养的鸡和猪。
千日及瓜:指满了一千天,古人以瓜熟为一年。
何日:何时。
翻译
深知五十九年并非长久,眼看夕阳西下,还能见到几次。半夜虽然能听到泉水流动的声音,但腊月前还未见过雪花飘落。
旅途中的我像大雁一样渐渐老去,家乡的鸡猪因喂养充足而肥美。
一千天的期限已过半,还不知道哪一天能真正回家。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仇远所作,名为《至后(其四)》。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抒情诗。下面我将对其进行鉴赏:
首句“了知五十九年非”,以自谦的口吻,暗示诗人对于自己一生的认识已经相当深刻,但却强调这五十九年的经历并不算是真正的成就或理解。
接着,“景薄崦嵫合见几”则是描绘眼前的自然景象,这里“景薄”意味着景色淡泊不华丽,而“崦嵫”通常指的是山峦与树木,诗人可能是在描述一种平和而又带有几分荒凉的自然风光。
在夜晚,“夜半虽当泉脉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声的感受,即便是深夜,泉水的声音也在不断地流淌,显示出大自然永不停歇的生机。
“腊前未见雪花飞”则是对时序的一种感慨,到了年终(腊月)却还没有见到雪花,这或许象征着一种期待与失望交织的情绪。
在家乡的生活中,“客程鸿雁骎骎老”,诗人以“鸿雁”比喻旅途中的孤独与苍老,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而“家养鸡豚处处肥”则是对家乡平静生活的一种描绘,鸡和猪的肥壮象征着丰饶和安稳。
最后,“千日及瓜今过半,未知何日定言归”,诗人以瓜为喻,表达了自己的生命已经走过一半,却仍然不知道自己何时能够实现心中的愿望(即“归”),这里的“归”或许不仅是指物理上的返回,更有精神层面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家乡生活的描绘,流露出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归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