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挽方山阐维那(其四)赏析

挽方山阐维那(其四)

明 · 王恭
翠竹黄花何处寻,一团蒲草夜堂深。
骊珠忽度恒河水,空使浮生哭道林。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挽方山阐维那(其四)》以翠竹和黄花为引子,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画面。"翠竹黄花何处寻"暗示了对逝者生前环境的追忆,竹与花象征着高洁和淡泊,但又难以觅得,暗寓了对亡者的怀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一团蒲草夜堂深"进一步渲染了夜深人静的氛围,蒲草通常象征着清贫和坚韧,此处可能寓指逝者生前的生活简朴,也暗示了对亡者遗留在深堂的孤独和哀思。

"骊珠忽度恒河水"中的"骊珠"常用来比喻珍贵的明珠,这里可能象征逝者的智慧或精神,"恒河水"则代表永恒,暗示逝者的精神如同恒河般深远。然而,这颗明珠已经渡过了恒河,意味着逝者已离世,令人悲痛。

最后,"空使浮生哭道林"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浮生"指短暂的人生,"哭道林"则借用了佛教故事,道林是东晋名僧,此处可能是借指逝者,感叹即使哭泣也无法唤回逝者,只能徒增悲伤。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故去的维那法师(方山阐)的深切怀念和对其智慧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