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封舒国公三首(其一)赏析

封舒国公三首(其一)

宋 · 王安石
陈迹难寻天柱源,疏封投老误明恩。
国人欲识公归处,杨柳萧萧白下门。

注释

陈迹:过去的遗迹或踪迹。
天柱源:天柱山的源头,可能指隐居之地。
疏封:疏远的封赏或恩典。
投老:到了老年。
误明恩:错误地期待着明智君主的恩惠。
国人:全国人民。
识:知道。
公归处:您的归隐之处。
杨柳:象征离别和怀念的植物。
萧萧:形容风声或树叶摇曳的声音。
白下门:古代南京的别称。

翻译

过去的踪迹难以追寻到天柱山的源头,
我年事已高,错误地期待着明君的恩典。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属豪放派风格。诗中“陈迹难寻天柱源”表现了对古人遗迹的向往和探求之情,而“疏封投老误明恩”则透露出作者对于功业成就与个人恩宠之间关系的一种感慨。接下来的“国人欲识公归处,杨柳萧萧白下门”两句,则描绘了诗人隐退生活的宁静与自然景色相融合的意境。

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质朴而不失典雅。王安石在此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自己对于功名利禄的超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享受。同时,这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历史人物遗迹的尊崇和自我精神世界的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安石个人的情感态度,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历史与个人境遇的深刻理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