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海棠(诗社诸君复相属和又不免步韵献笑)
不如意事十常九。
蓬藋映閒阶,嗟丛菊、汝奚为秀。
衡门掩,问字无人载酒。
永唯道德心初负。
向上将求古人友。
三叹抱遗编,蔼馀馥、残膏谁嗅。
趣时样,竟衒羔裘豹袖。
词语解释
豹袖的意思:见“ 豹褎 ”。...
不如的意思:◎ 不如 bùrú[not up to;inferior to]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残膏的意思:残馀的灯油。亦指将灭的灯。 宋 陆游 《五更读书示子》诗:“但令病骨尚枝梧,半盏残膏未为费。” 明 沉自然 《晓别曲》:“残膏无燄泪花红,不语含顰两相向。”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残膏的灯火照着残妆,粉有些退了。”...
道德的意思:[释义](名)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构成]并列式:道+德 [例句]讲道德。(作宾语)...
德心的意思:仁善之心。《诗·鲁颂·泮水》:“济济多士,克广德心。” 朱熹 集传:“德心,善意也。”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恂恂德心,汪汪轨度。” 宋 曾巩 《回运使郎中状》:“虽德心之大,遗名秩以自谦;而士品之微,顾材资而安称。”...
风鹤的意思:(1).形容疑惧惶恐,自相惊扰。 明 张煌言 《上鲁国主启》:“若轻为移蹕,则风鹤频惊,臣罪谁諉?”《明史·熊廷弼传》:“乃仓皇风鹤,偕 化贞 并马入 关 。” 清 黄宗羲 《辩野史》:“而羣小自为风鹤者,则有二节。”(2).指战争的消息。 清 顾炎武 《与汤圣弘书》:“向有栖跡 华山 之愿,因烽火乍传,暂居 汾 曲。近者风鹤稍寧,而 关中 二三君子重理前説,将建考亭书院。” 清 陆云标 《庚申岁陈墓镇记略》:“乃警魂未定,风鹤频闻。” 叶圣陶 《乡里善人》:“甲子之岁, 吴 越 构兵。风鹤频传,闔邑惶恐...
羔裘的意思:用紫羔制的皮衣。古时为诸侯、卿、大夫的朝服。《诗·郑风·羔裘》:“羔裘如濡,洵直且侯。”《论语·乡党》:“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刘宝楠 正义:“ 郑 注云:‘緇衣羔裘,诸侯视朝之服,亦卿、大夫、士祭於君之服。’……经传凡言羔裘,皆谓黑裘,若今称紫羔矣。”《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孙叔敖 ﹞冬羔裘,夏葛衣,面有饥色,则良大夫也。”...
羔裘的意思:用紫羔制的皮衣。古时为诸侯、卿、大夫的朝服。《诗·郑风·羔裘》:“羔裘如濡,洵直且侯。”《论语·乡党》:“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刘宝楠 正义:“ 郑 注云:‘緇衣羔裘,诸侯视朝之服,亦卿、大夫、士祭於君之服。’……经传凡言羔裘,皆谓黑裘,若今称紫羔矣。”《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孙叔敖 ﹞冬羔裘,夏葛衣,面有饥色,则良大夫也。”...
古人的意思:概述一:是指过去的人,随着时间向后的迁移,只要到人世间来过一趟的人都要成为古人。差别只在于时期或时代不同。二:是指过去的,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名人。如:孔子,老子,李时珍,李白,杜甫,李清照。三:是指古人类,猿人。介于猿人与新人之间的人类。生存于一、二十万年以前,地质年代属更新世晚期,文化属旧石器时代中期——莫斯特期。最早引人注意的是185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尼安德特河流域附近洞穴中发现的尼安德特人。所以人类发展的这个阶段又称为尼人阶段。古人的主要体质特征:脑容量很大,男女平均为1,440毫升;但脑的结构...
龟手的意思:冻裂手上皮肤。龟,通“ 皸 ”。《庄子·逍遥游》:“ 宋 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郭庆藩 集释引 李桢 曰:“龟手,《释文》云:‘ 徐 举伦反’,盖以龟为皸之叚借。” 明 袁宏道 《潞河舟中和小修别诗》之二:“龟手衣犹在,齐眉案尚温。” 景耀月 《读史感言》诗:“ 吴 越 不习师,空善不龟手。”...
鹤发的意思:白发。 南朝 梁 庾肩吾 《八关斋夜赋四城门·第三赋南城门老》:“鹤髮辞轩冕,鮐背烹葵菽。” 唐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诗:“宛转娥眉能几时,须臾鹤髮乱如丝。”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四:“矮小的 张仲老 把他的童颜愈见涨红起来,星眼愈见睁圆起来,鹤发似乎有要直竖的形势。”...
衡门的意思:(1).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朱熹 集传:“衡门,横木为门也。门之深者,有阿塾堂宇,此惟横木为之。”《汉书·韦玄成传》:“圣王贵以礼让为国,宜优养 玄成 ,勿枉其志,使得自安衡门之下。” 颜师古 注:“衡门,谓横一木於门上,贫者之所居也。” 郁达夫 《木曾川看花》诗:“原野青青春事繁,鸣禽诱我出衡门。”(2).借指隐者所居。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尔乃潜隐衡门,收朋勤诲,童蒙赖焉,用袪其蔽。” 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诗:“寝跡衡门下,邈与世...
蓬藋的意思:(1).蓬草和藋草。泛指草丛;草莽。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披东郊之寥廓,入蓬藋之荒茫。”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初夏游楞伽精舍次韵》:“伊余採樵者,蓬藋方索寞。” 清 唐孙华 《冬日书怀》诗:“思欲逃蓬藋,栖彼林谷幽。”(2).指代草舍,贫者所居。 宋 陆游 《老马》诗:“马固忘华厩,士亦安蓬藋。” 元 王祯 《农书》卷一:“﹝农者﹞饭麄糲,居蓬藋。” 清 钱谦益 《祭王二溟方伯文》:“我困蓬藋,党祸未了。”...
秋风的意思:◎ 秋风 qiūfēng[autumn wind] 秋天的风...
趣时的意思:(1).谓努力与当时的形势、环境及条件相适应。《易·繫辞下》:“变通者,趣时者也。” 宋 王安石 《进熙宁编敕表》:“於趣时治世,则粗救抏弊之实;以方古垂后,则或俟新美之才。” 章炳麟 《定复仇之是非》:“盖文明即时尚之异名,崇拜文明,即趣时之别语。”(2).抓紧时机;及时。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耕田》:“《氾胜之书》曰:‘凡耕之本,在於趣时。’”(3).追求时鲜物品。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今熟食徧列,殽施成市,作业堕怠,食必趣时。”...
如意的意思:[释义](1) (动)符合心意。 (2) (名)一种象征吉祥的器物;用玉、竹、骨等制成;供赏玩。 [构成]动宾式:如|意 [例句]戴着一个如意。(作宾语)...
三叹的意思:亦作“ 三叹 ”。多次感叹,形容慨叹之深。《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吾子置食之间三嘆,何也?” 唐 杜甫 《惜别行送刘判官》诗:“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叹聚散临重阳。”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予每读其史传及《正气歌》,未尝不三嘆流涕也,今予亦祇法 文丞相 已。”谓三人随着歌唱者发出赞叹之声,予以应和。《文选·陆机<文赋>》:“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李善 注:“唱,发歌句者;三叹,三人从而叹之。”...
上将的意思:◎ 上将 shàngjiàng(1) [powerful and valiant general]∶指地位高的将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 宛、 洛。——《三国志·诸葛亮传》再拨一员上将,相助你去。——《三国演义》(2) [colonel general]∶“军衔”的一级。将官中的一级,低于大将,高于中将...
时样的意思:◎ 时样 shíyàng(1) [up-to-date style]∶时式,时新的式样(2) [fashion]∶时尚男女自由都平等,自由结婚新时样。——《王贵与李香香》...
双龟的意思:古代印章镌有龟钮。双龟谓兼掌二印。《文选·潘岳<马汧督诔>》:“剔子双龟,贯以三木。” 李善 注:“为督守及 关中侯 ,故双龟也。” 唐 王维 《魏郡太守河北采访处置使上党苗公德政碑》:“朱轩駟马,耀于衡门;紫綬双龟,出入编户。” 赵殿成 笺注引《后汉书》 李贤 注:“《汉旧仪》曰:银印皆龟钮,其文刻曰某官之章。 苗 为太守,又为採访处置使,兼官二印,故曰双龟。”...
问字的意思:◎ 问字 wènzì[ask;inquire] 请教学问闻道携壺来问字。——苏轼诗客来问字莫载酒。——黄庭坚《谢送碾壑源栋芽》...
无人的意思:(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鞦韆,空锁满庭花雨。”参阅《诗·郑风·叔于田》。...
向上的意思:◎ 向上 xiàngshàng(1) [up;upward](2) 朝向较高或最高的位置伸出她的右手,手掌向上(3) 向上攀...
遗编的意思:(1).指前人留下的著作。《旧唐书·章怀太子贤传》:“往圣遗编,咸穷壼奥。” 宋 苏辙 《寄题蒲传正学士阆中藏书阁》诗:“更把遗编观得失,君家旧物岂须猜。” 明 黄哲 《过梁昭明太子墓》诗:“遗编軼正雅,旷代殊徽音。” 清 杜濬 《咏史得谢皋》:“所以 晞髮翁 ,遗编灿星斗。”(2).指散佚的典籍。 唐 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通儒作相,徵博士於诸侯;中使驱车,访遗编於四海。” 清 戴名世 《<天籁集>序》:“顷余有志於先朝文献,欲勒为一书,所至輒访求遗编,颇畧具。”(3).释卷;放下书籍。 ...
不如意的意思:(1).不符合心意。语出《汉书·京房传》:“臣疑陛下虽行此道,犹不得如意,臣窃悼惧。” 宋 陆游 《追忆征西幕中旧事》诗之二:“不如意事常千万,空想先锋宿 渭桥 。”(2).指不符合心意的事情。《晋书·羊祜传》:“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3).死的讳称。《三国志·魏志·曹爽传》:“二祖亦属臣以后事,此自陛下所见,无所忧苦;万一有不如意,臣当以死奉明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