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侯和灯夕诗再用韵二首(其一)
宋 · 刘克庄
茜袂黄眉出满城,贤侯游豫顺民情。
鼓声足验村田乐,月色遥占辇路晴。
定有儒臣映藜仗,又闻京尹折莲棚。
祠官一瓣无它祝,但愿旄头尽扫清。
鼓声足验村田乐,月色遥占辇路晴。
定有儒臣映藜仗,又闻京尹折莲棚。
祠官一瓣无它祝,但愿旄头尽扫清。
注释
茜袂:红色的衣服。贤侯:贤明的诸侯。
游豫:游乐,放松。
民情:百姓的情绪,民意。
鼓声:节日或庆典的鼓声。
村田乐:乡村的欢乐。
辇路:皇帝或贵族出行的道路。
晴:天气晴朗。
儒臣:学识渊博的官员。
藜仗:藜茎制成的手杖,常为学者所持。
京尹:京城的官员。
折莲棚:拆除装饰莲花的棚子,表示庆祝。
祠官:负责祭祀的官员。
它祝:其他的祈愿。
旄头:古代星宿名,这里指代战争。
尽扫清:彻底清除,指消除战争。
翻译
身着红衣的仕女和黄眉男子满城游走,贤明的诸侯顺应百姓的欢愉。鼓声中洋溢着乡村田野的喜悦,月光预示着道路畅通无阻,皇家车驾可通行。
必定有文臣手持藜杖,京城长官也参与了庆祝活动,拆下莲花棚以示欢庆。
祭祀官员献上一瓣心香,没有其他祈求,只希望战乱平息,天下太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节庆时的繁华景象。开篇“茜袂黄眉出满城”一句,设定了整个画面的色彩与氛围。“茜袂”指的是用茜草根制成的红色染料涂在女工衣衫上的图案,而“黄眉”则是古代妇女装饰的一种方式,即在眉间点上黄色的花纹。这里通过这两种鲜明的颜色,展现了节日里人们盛装出行的情景。
接着,“贤侯游豫顺民情”一句,则透露出统治者对民众的关怀和节庆时期社会的和谐稳定。“鼓声足验村田乐”表达了乡间农户在节日里敲打鼓点,享受着简单而纯朴的欢乐。"月色遥占辇路晴"则描绘了一幅夜晚的景象,月光洒满街道,人们或许乘坐轿子游玩于其中。
“定有儒臣映藜仗”和“又闻京尹折莲棚”两句,则引入了文人雅士在节日中的活动,他们可能在花前月下吟诗作赋,享受着文学与自然之美。最后,“祠官一瓣无它祝”表达了祭祀时简洁庄重的情感,而“但愿旄头尽扫清”则是对未来的一种美好祝愿,希望所有不纯净的东西都能被扫除。
整首诗通过对节庆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古代人民在节日里追求欢乐和谐、向往美好的情感,以及对于统治者关怀民众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