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有感二首(其二)
宋 · 赵蕃
我欲学为农,力耕不逢岁。
我欲学为士,儒冠多饿死。
誓将弃犁锄,亦复罢书史。
长随马少游,浮湛自闾里。
我欲学为士,儒冠多饿死。
誓将弃犁锄,亦复罢书史。
长随马少游,浮湛自闾里。
注释
我:我。欲:想要。
学:学习。
为:成为。
农:农民。
力耕:勤劳耕作。
逢:遇到。
岁:灾年。
士:读书人。
儒冠:儒生的帽子,代指读书人。
多:很多。
饿死:饿死。
誓:发誓。
弃:放弃。
犁锄:农具(犁和锄头)。
罢:停止。
书史:书籍和历史文献。
长随:长久跟随。
马少游:马少游,可能是某位人物的名字,也可能指代隐居生活。
浮湛:自由自在。
自:自己。
闾里:乡间,村落。
翻译
我想学习务农,勤劳耕作却总是遇到灾年。我想要成为读书人,但很多戴儒冠的知识分子却常常饿死。
我发誓要放弃农具和书籍,也停止研读经史。
我将长久地跟随马少游,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在乡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枕上有感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人表达了他对人生道路的探索和抉择。他试图学习农耕,但不幸的是,勤劳耕作却未能遇上丰收之年;他又想成为读书人(士),然而现实却是儒生常常贫困饥饿。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诗人决定放弃这两条路,不再执着于犁锄或书史,而是选择追随马少游(可能是某位隐逸或逍遥的人物),在民间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