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仆去杭五年,吴中仍岁大饥疫,故人往往逝去,闻湖上僧舍不复往日繁丽,独净慈本长老学者益盛,作此诗寄之赏析

仆去杭五年,吴中仍岁大饥疫,故人往往逝去,闻湖上僧舍不复往日繁丽,独净慈本长老学者益盛,作此诗寄之

宋 · 苏轼
来往三吴一梦间,故人半作冢累然。
独依旧社传真法,要与遗民度厄年。
赵叟近闻还印绶,竺翁先已反林泉。
何时策杖相随去,任性逍遥不学禅。

注释

三吴:古代地区名,包括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的一部分。
冢累然:形容墓葬众多,暗示友人逝世者多。
依旧社:指旧有的社团或结社活动,可能指佛教或某种文化团体。
遗民:指流离失所或失去权力的人,这里可能指社会边缘群体。
印绶:古代官员的象征物,这里指赵叟的官职。
反林泉:指归隐山林,过隐居生活。
策杖:拄杖行走,象征年迈或闲适生活。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学禅:学习佛教禅宗,这里指修行佛法。

翻译

在三吴之地的来往如同一场梦,昔日的朋友大多已化为尘土。
我独自坚守旧时结社的传法,想要与遗留在世的人共度艰难岁月。
听说赵老先生最近已经辞官归隐,竺翁早已回归山林。
何时能手握拐杖与你一同漫步,随心所欲地生活,不再修行佛法。

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朝所作,通过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和对佛法的追求。开篇“来往三吴一梦间,故人半作冢累然”两句,表达了时间流逝、朋友相继去世的哀伤之情。"独依旧社传真法, 要与遗民度厄年"则展示了诗人对佛教的信仰,以及希望通过佛法帮助他人度过困难时期。

中间两句“赵叟近闻还印绶,竺翁先已反林泉”提到了两个人物,可能是与佛学或修行有关的人物,他们或许已经返回了各自的生活状态。"何时策杖相随去,任性逍遥不学禅"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朋友一同出行,以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不再拘泥于禅学。

整首诗流露出苏轼对生活变迁、友情消逝以及个人信仰的深刻感悟,同时也透露着他对于未来的期待和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苏轼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有深厚文化修养和精神追求的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