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安郡圃作
宋 · 李壁
当年张李国长城,翻向天涯问大钧。
争似圣朝公道在,庙堂端要读书人。
争似圣朝公道在,庙堂端要读书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长城:古代中国的防御工事,这里象征两国之间的分界线。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这里指询问天命的极限。
大钧:古代哲学中指主宰万物的最高力量,这里代指天命。
圣朝:指政治清明、君主贤明的时代。
公道:公平正义的道理,此处指朝廷的公正原则。
庙堂:朝廷或政府的代称,比喻国家的政治中心。
读书人:古代指有学问、参与国家治理的人。
翻译
当年张李两国间的长城,延伸到远方去询问天命哪比得上现今圣明的朝廷,公正存在于上,朝廷真正需要的是读书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宏大景象和深远的情感。"当年张李国长城,翻向天涯问大钧"两句中,"张李国"指的是唐朝时期的边塞将领,他们修建的长城蜿蜒曲折,一直延伸到天地相接之处。诗人通过"翻向天涯问大钧"表达了对历史和英雄事迹的追寻与探究,"大钧"在这里象征着古代边塞的坚固与辽阔。
后两句"争似圣朝公道在,庙堂端要读书人"则转向现实生活,表达了对当今圣明朝廷公正之道的赞美,以及对书香门第、学术修养的推崇。这里的"公道在"强调了国家的法度与规章,而"庙堂端要读书人"则描绘了一幅文风鼎盛、士族子弟研习经典的场景,体现出诗人对文化教育和学术传承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歌颂,展现了诗人胸怀壮志、情感深厚的一面,同时也映射出了宋代文人对于国家大计和文化自信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