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山水行
明 · 鲁铎
高秋爽气生林末,山色朝来如黛泼。
西风洗天无閒云,万里天心正开豁。
群峰尽处见平原,漠漠宽闲水上村。
村西返照界斜影,千寻石壁当溪翻。
隔溪谁子爱林麓,直旁阴崖结茅屋。
墙支乱石就回岩,门向清流只横木。
水禽获水飞仍低,小舟度晚苍波迷。
行人趁渡半不及,夜来应借山家栖。
何物李在善模写,欲与造化混真假。
安得此境置吾人,一时突兀千万厦。
沃壤连溪山复深,安居粒食生林林。
眼前寒士皆大庇,杜陵千载同吾心。
西风洗天无閒云,万里天心正开豁。
群峰尽处见平原,漠漠宽闲水上村。
村西返照界斜影,千寻石壁当溪翻。
隔溪谁子爱林麓,直旁阴崖结茅屋。
墙支乱石就回岩,门向清流只横木。
水禽获水飞仍低,小舟度晚苍波迷。
行人趁渡半不及,夜来应借山家栖。
何物李在善模写,欲与造化混真假。
安得此境置吾人,一时突兀千万厦。
沃壤连溪山复深,安居粒食生林林。
眼前寒士皆大庇,杜陵千载同吾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秋天的山林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高秋爽气生林末,山色朝来如黛泼”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秋日清晨,山色如墨,清爽的空气从林梢升起的景象,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美。
接着,“西风洗天无閒云,万里天心正开豁”则进一步渲染了天空的开阔与纯净,仿佛被西风吹拂后的天空,一尘不染,万里无云,展现出一种辽阔的意境。
“群峰尽处见平原,漠漠宽闲水上村”描绘了山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一片宁静的村落映入眼帘,给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感觉。
“隔溪谁子爱林麓,直旁阴崖结茅屋。墙支乱石就回岩,门向清流只横木。”通过描绘溪边的茅屋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隐居生活的恬淡与自在。
“水禽获水飞仍低,小舟度晚苍波迷。”描绘了水面上的生灵与船只,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
“行人趁渡半不及,夜来应借山家栖。”通过行人的活动,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同时也暗示了山中人家的温馨与便利。
最后,“何物李在善模写,欲与造化混真假。安得此境置吾人,一时突兀千万厦。”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好景色的赞叹与向往,希望将这样的美景融入自己的生活,甚至超越现实,达到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蕴含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