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秋兴八首中秋十九日,暂回村庄而作(其二)
明末清初 · 钱谦益
禾黍离离芦荻斜,裹头遗老问京华。
共传淮水吹商律,却指张星望汉槎。
宛转牛阑通夜柝,参差牧笛咽霜笳。
浊醪更酌邻鸡下,挂壁龙身夜吐花。
共传淮水吹商律,却指张星望汉槎。
宛转牛阑通夜柝,参差牧笛咽霜笳。
浊醪更酌邻鸡下,挂壁龙身夜吐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中秋回乡时所见的乡村景象与内心情感。首句“禾黍离离芦荻斜”以自然景物起笔,展现出一片成熟的稻田与倾斜的芦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萧瑟的氛围。接着,“裹头遗老问京华”一句,通过一位老人询问京城的情况,引出了对过往繁华与现实落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共传淮水吹商律,却指张星望汉槎”两句,运用了淮水与星象的意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淮水吹动商律(古代乐器,此处借指季节变化),暗示着季节更迭;张星望汉槎,则是借用了古代航海的传说,暗喻对远方或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探索。
“宛转牛阑通夜柝,参差牧笛咽霜笳”描绘了夜晚村庄的宁静与祥和,牛栏中传来断续的敲击声,牧笛在霜笳的伴奏下低沉悠扬,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淳朴与和谐。
最后,“浊醪更酌邻鸡下,挂壁龙身夜吐花”两句,以饮酒和夜景作为结尾,既体现了诗人与乡邻之间的温馨情谊,也寓意着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找到乐趣与美好。浊酒虽不名贵,但在月光下与友人共享,别有一番风味;而“挂壁龙身夜吐花”,则可能是一种象征,寓意着即使在看似平凡的事物中也能发现不平凡的美好,或是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景色和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时间、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