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农诗
唐 · 于濆
长闻乡人语,此家胜良贾。
骨肉化饥魂,仓中有饱鼠。
青春满桑柘,旦夕鸣机杼。
秋风一夜来,累累闻砧杵。
西邻有原宪,蓬蒿绕环堵。
自乐固穷心,天意在何处?当门见堆子,已作桑田主。
安得四海中,尽为虞芮土。
骨肉化饥魂,仓中有饱鼠。
青春满桑柘,旦夕鸣机杼。
秋风一夜来,累累闻砧杵。
西邻有原宪,蓬蒿绕环堵。
自乐固穷心,天意在何处?当门见堆子,已作桑田主。
安得四海中,尽为虞芮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长闻:经常听说。乡人:同乡的人。
胜:超过。
良贾:好的商人。
骨肉:指亲人。
化:变为。
饥魂:因饥饿而死的灵魂。
仓中:仓库里。
饱鼠:吃得饱的鼠。
青春:这里指青年男女。
满:遍布。
桑柘:桑树和柘树,代指农事活动。
机杼:织布机,代指织布。
秋风:秋季的风。
一夜来:经过一夜。
累累:众多的样子。
砧杵:捣衣石和捣衣棒,代指捣衣声,象征准备冬衣。
西邻:住在西侧的邻居。
原宪:古代贤士,孔子弟子,以贫穷著称。
蓬蒿:蓬草和蒿草,形容荒凉。
环堵:四周的墙壁,形容房屋简陋。
自乐:自得其乐。
固:坚守。
穷心:贫穷的生活态度。
当门:门前。
堆子:坟墓,这里指新坟。
桑田主:死后化为桑田的主人,比喻死亡。
安得:怎能。
四海中:全天下。
尽:全部。
虞芮土:虞芮两国,古代以和睦闻名,这里比喻和谐之地。
翻译
常常听乡亲们谈论,这家人比富商更显赫。亲人却饿得只剩皮包骨,粮仓里老鼠却吃得饱饱的。
年轻人都在桑树和柘树间忙碌,早晚织布机响个不停。
秋风吹过一夜,到处都响起了捣衣声。
西边的邻居如同古代的原宪,蓬草丛生围绕着简陋的房屋。
他以贫穷为乐,坚持清贫之心,但上天的意图又在哪里呢?
门前看见了新起的坟堆,他已经成了桑田的主人。
如何能让四海之内,都像虞芮之地那样和平相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自足的农人生活图景,通过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的“长闻乡人语,此家胜良贾”显示了农家在乡间的美好声誉,而“骨肉化饥魂,仓中有饱鼠”则形象地描绘出农家的富足和粮食的丰裕。
“青春满桑柘,旦夕鸣机杼”表现了勤劳农妇日夜不停地纺织,反映出家庭经济的繁荣。秋风一吹,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着准备过冬的粮食,这种景象通过“累累闻砧杵”的声音形象展现。
“西邻有原宪,蓬蒿绕环堵”则描写了农田与邻里之间的和谐相处,而“自乐固穷心,天意在何处?”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和命运的思考。
最后,“当门见堆子,已作桑田主”和“安得四海中,尽为虞芮土”则是诗人的愿望,希望能够拥有广阔的土地,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对土地与根基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一种理想中的农耕生活,以及对于简单、安稳生活方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