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王寺用修撰王时彦韵
明 · 王绂
古寺寻幽竟夕晖,败垣芳草路依微。
鸟啼空院僧何在,树老閒庭鹤自归。
静对方池移石坐,高临孤塔看云飞。
平生自信心无著,不是衰年始息机。
鸟啼空院僧何在,树老閒庭鹤自归。
静对方池移石坐,高临孤塔看云飞。
平生自信心无著,不是衰年始息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探访古寺的宁静与深邃之感。首联“古寺寻幽竟夕晖,败垣芳草路依微”以夕阳余晖映照下的古寺为背景,败垣(倒塌的墙)与芳草交织的小径,营造出一种既破败又生机盎然的景象,暗示着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永恒。
颔联“鸟啼空院僧何在,树老閒庭鹤自归”进一步渲染了寺院的寂静与空灵。鸟鸣声中,似乎连僧人都已离去,只有老树在闲庭中默默站立,而鹤则悠然归来,这一动一静的对比,更显出环境的清寂与和谐。
颈联“静对方池移石坐,高临孤塔看云飞”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亲近。他静坐于池边,移动石头,享受这份宁静;站在孤塔之上,仰望云卷云舒,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尾联“平生自信心无著,不是衰年始息机”表达了诗人一生追求内心平静,不因年老而停止追求心灵的解脱。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的总结,也体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古寺的景致和诗人的心境,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主题,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与内心的双重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