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奉同安中尚书用李白留别王嵩韵送毛王仲大夫移浙漕赏析

奉同安中尚书用李白留别王嵩韵送毛王仲大夫移浙漕

宋 · 郭祥正
春岸草回绿,春江日浮金。
兰舟忽言发,芥蒂悲我心。
蔼蔼松柏友,雍雍鸾凤吟。
愿同三岁遥,毋使离别侵。
奈何千丈材,亭亭不依林。
眷为九重知,移节宣德音。
遂令帝王泽,深于太湖深。
岂同失群鹤,饮啄怜空岑。
谁将劳劳歌,一泻无瑶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的《奉同安中尚书用李白留别王嵩韵送毛王仲大夫移浙漕》。诗中描绘了春天江边草木复苏、江面波光粼粼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思念之情。

首句“春岸草回绿”,描绘了春天来临,岸边草色返青的生机勃勃景象。接着“春江日浮金”一句,以“浮金”形容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的美丽景象,展现了春日江景的明媚与生动。

“兰舟忽言发”一句,借“兰舟”这一富有诗意的意象,暗示友人的离别,同时“忽言发”三个字,传达出离别来得突然,令人措手不及的遗憾之情。“芥蒂悲我心”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不舍。

接下来,“蔼蔼松柏友,雍雍鸾凤吟”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友人比作松柏和鸾凤,表达出对友人品格的赞美以及离别后的思念之情。“愿同三岁遥,毋使离别侵”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长久相伴,远离离别的痛苦。

“奈何千丈材,亭亭不依林”一句,以“千丈材”比喻友人的高大形象,同时“亭亭不依林”则暗示了友人独立不倚的性格,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奈与感慨。

“眷为九重知,移节宣德音”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朝廷重用、调任浙漕的喜悦与自豪感,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离别后仍能保持联系的期待。

“遂令帝王泽,深于太湖深”一句,以“帝王泽”比喻君主的恩泽,强调了友人在新职位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

“岂同失群鹤,饮啄怜空岑”一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友人离别后孤独处境的同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最后,“谁将劳劳歌,一泻无瑶琴”一句,以“劳劳歌”比喻离别之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哀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无法用瑶琴演奏此歌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友人离别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