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其四十三)赏析

诗(其四十三)

唐 · 拾得
余住无方所,盘泊无为理。
时陟涅盘山,或玩香林寺。
寻常只是闲,言不干名利。
东海变桑田,我心谁管你。

注释

余住:我居住。
无方所:没有固定的地方。
盘泊:生活随性,安闲度日。
无为理:不拘泥于世俗事务。
时陟:时而攀登。
涅盘山:佛教中指达到解脱境界的象征,这里泛指高山。
或玩:或者游玩。
香林寺:带有香气的树林中的寺庙,泛指幽静的寺院。
寻常:平时。
只是:仅仅,只。
闲:清闲,悠闲。
言不干:说话不牵扯。
东海变桑田:比喻世间巨大的变迁。
我心:我的心事或想法。
谁管你:谁会关心。

翻译

我居住没有固定的地方,生活随性无拘束。
时而登上涅盘山,或在香林寺中悠游。
平日里只图个清闲,言语不涉及名与利。
即便东海变成桑田,我的心事谁又会在意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和尚拾得的作品,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开篇“余住无方所,盘泊无为理”表达了诗人对居住之地没有特别选择,只是在自然中随遇而安,无为而治的生活哲学。

“时陟涅盘山,或玩香林寺”显示了诗人时而游历名山大川,时而在佛寺中寻找心灵的寄托,这些都是他追求精神境界的手段。下句“寻常只是闲,言不干名利”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世俗功名利禄的淡泊名利观,他更倾向于过一种平静、安逸且无忧虑的生活。

最后两句“东海变桑田,我心谁管你”则是借用古代传说“东海变桑田”的典故,表达了诗人面对世事变化时的心态。这里不仅仅是在叙述自然景观的变化,更是在暗示一切世间的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动,而诗人的内心却能保持一份超然,不为外界所扰。这也映射出诗人对于个人情感与外部世界的态度,即便是最亲密的人,也无法完全管理和理解,因此他选择了心灵上的自我隔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