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觉庵
宋 · 李流谦
疾痛呻呼痒搔抑,人言是觉岂真觉。
问君非痛非痒时,觉何所之了不识。
要知真觉无不觉,如日出海照万国。
虽然亦莫如是解,政恐双睛翳金屑。
扣庵欲觅住庵人,此人此庵何地著。
蒲团纸帐睡未足,百虫薨薨残月白。
六窗玲珑境超廓,个中自有真消息。
兔走君前君不知,俊鹘豪鹰差一发。
问君非痛非痒时,觉何所之了不识。
要知真觉无不觉,如日出海照万国。
虽然亦莫如是解,政恐双睛翳金屑。
扣庵欲觅住庵人,此人此庵何地著。
蒲团纸帐睡未足,百虫薨薨残月白。
六窗玲珑境超廓,个中自有真消息。
兔走君前君不知,俊鹘豪鹰差一发。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名为《题觉庵》,出自宋代诗人李流谦之手。诗中通过对比和反问,探讨了禅理中的“真觉”概念,表达了对佛学修行的深刻理解。
开篇“疾痛呻呼痒搔抑,人言是觉岂真觉”,指出一般人在身心受苦时所谓的“觉悟”,是否真正达到禅理中的觉悟。紧接着,“问君非痛非痒时,觉何所之了不识”进一步质疑,在没有痛痒困扰的时候,这种“觉悟”又是在哪里?诗人通过这一系列反问,强调了一般人对“真觉”的迷茫和无知。
随后的“要知真觉无不觉,如日出海照万国”,则用明喻指出真实的觉悟如同太阳一样普照一切,无所不知。然而,这种理解也可能被世俗的认知遮蔽,“政恐双睛翳金屑”表达了对这种情况的担忧。
中间部分“扣庵欲觅住庵人,此人此庵何地著”,则是诗人在探寻修行之人的居所与精神状态,似乎是在寻找心灵的归宿。紧接着,“蒲团纸帐睡未足,百虫薨薨残月白”描绘出一个禅师在静室中打坐入定,但仍旧有世间杂音干扰,显示了修行之路的艰难。
结尾“六窗玲珑境超廓,个中自有真消息”,则是对内心世界的描绘,这里指的是禅室,也象征着心灵的洁净与宁静。最后,“兔走君前君不知,俊鹘豪鹰差一发”用了比喻手法,表达了即使在心灵宁静时,仍须警觉以防世间诱惑,如同猎人对准猎物的敏锐。
整首诗通过对禅理的探讨和描绘,以及对修行过程中的困扰与挑战的表达,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佛学造诣和独到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