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京杂记十三首次渊明读山海经韵(其三)
宋 · 李彭
湛湛太液池,气接昆崙丘。
雕葫紫箨辈,茂密谁能俦。
凫雏与雁子,溯波还复流。
偓佺倚黄鹄,往往乘风游。
雕葫紫箨辈,茂密谁能俦。
凫雏与雁子,溯波还复流。
偓佺倚黄鹄,往往乘风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以太液池为中心,连接着昆仑丘,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仙境氛围。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如“湛湛”、“气接”、“雕葫紫箨”、“凫雏与雁子”、“偓佺倚黄鹄”,构建了一个既神秘又生动的自然世界。通过这些形象,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深邃奥秘的向往和赞美。
“湛湛太液池,气接昆崙丘。” 开篇即以太液池与昆仑丘相接,展现了一种天地相连、宇宙一体的宏大景象。太液池的“湛湛”之水,与昆仑丘的“气接”,不仅在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在精神上赋予了深远的寓意,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
“雕葫紫箨辈,茂密谁能俦。” 接下来,诗人将目光转向太液池周围的植物,用“雕葫紫箨”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池畔植被的繁茂与生机勃勃,同时也暗含了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叹。
“凫雏与雁子,溯波还复流。” 这两句通过描写水鸟在水中嬉戏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太液池的动态之美,同时也隐喻了生命的循环与流转。
“偓佺倚黄鹄,往往乘风游。” 最后,诗人以“偓佺倚黄鹄”的形象,巧妙地融入了神话元素,将人与自然、现实与幻想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自由与逍遥。黄鹄乘风而游,象征着心灵的解放与追求,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丰富想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