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东坡定惠院月夜偶出叠韵诗汪均之得其手稿墨迹二首共一纸纸残一角虞山钱宗伯补以细字叠东坡原韵(其二)赏析

东坡定惠院月夜偶出叠韵诗汪均之得其手稿墨迹二首共一纸纸残一角虞山钱宗伯补以细字叠东坡原韵(其二)

清 · 梅曾亮
苏公手迹十四书,张丑藏经几晨夜。
蜡笺久作烟云空,粉泽谁看风雨下。
先生真放本精微,后人伪体徒奔泻。
一宝何期得双绝,四家顿使成三亚。
小乙钩疑汉女藏,大横箸向留侯借。
几行补作肥鸦栖,半角残随隙驹谢。
蝇头细跋得蒙叟,骥尾附名甘避舍。
况余书手同芽姜,使我品题惭杖蔗。
催诗闲受古人忙,得句喜过难韵怕。
汪君汪君慎守宝,富人若求君可骂。

鉴赏

梅曾亮此诗是对苏轼书法作品的赞叹与感慨,提及了苏公的手迹被张丑珍藏多年,历经风雨仍显珍贵。他赞赏苏轼书法的精微与真意,批评后人模仿的浮躁,认为苏轼的墨宝难得双绝,如同书法四家中独树一帜。诗中提到的“小乙钩”和“大横箸”是书法笔法的形容,暗示苏轼的笔力深厚。钱宗伯补足残缺部分,如汉女藏物般细心,而诗人自谦书法稚嫩,无法与苏轼相比。最后,诗人感叹自己虽有幸得见墨迹,但仍感压力,汪君谨慎守护这份宝物,对富人欲求者予以警告。

这首诗通过对苏轼书法的赞美和对收藏、传承的重视,展现了对古代艺术的敬仰和对文化瑰宝的珍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