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韦氏池亭四首同于鳞子与元美赋(其二)赏析

韦氏池亭四首同于鳞子与元美赋(其二)

明 · 宗臣
雨过林塘花正飞,高松细石俯渔矶。
扁舟明月堪长往,万里沧江胡不归。
猿鸟经秋分客泪,薜萝他日只吾衣。
相逢未可轻相负,一到红尘事事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山水画卷。首句“雨过林塘花正飞”,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林间塘畔的生机勃勃,花朵随风飘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高松细石俯渔矶”一句,通过高耸的松树和细小的石头映照在垂钓者的岩石上,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暗示了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扁舟明月堪长往,万里沧江胡不归”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无奈。明月下的扁舟,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追求,而“万里沧江胡不归”则流露出对远方、对自由的渴望,但又似乎意识到回归的不易或不可行。

“猿鸟经秋分客泪,薜萝他日只吾衣”则将情感进一步深化,通过秋天的猿啼鸟鸣引发诗人的离愁别绪,而“薜萝”作为隐士常用的植物,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相逢未可轻相负,一到红尘事事违”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在这样一个看似平静却充满矛盾的世界里,诗人呼吁人们珍惜相遇的缘分,同时认识到现实往往与理想相违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反思,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