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江子我见寄长句
宋 · 程俱
泥行正作龟藏穴,雾隐初徵豹一斑。
岂有高标如冠玉,况无谈舌解连环。
一登文石趋宣室,三窃蟠桃向道山。
早晚共寻鸡黍约,林泉犹得半生闲。
岂有高标如冠玉,况无谈舌解连环。
一登文石趋宣室,三窃蟠桃向道山。
早晚共寻鸡黍约,林泉犹得半生闲。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与哲理思考。首联“泥行正作龟藏穴,雾隐初徵豹一斑”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行走于泥泞中比作龟藏于穴中,雾中初现的豹斑象征着事物的隐秘与初露端倪,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中事物的微妙变化。
颔联“岂有高标如冠玉,况无谈舌解连环”则转入对人格与智慧的探讨。这里以“冠玉”比喻高尚的人格,暗示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谈舌解连环”则可能暗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沟通的艺术,表达了诗人对于智慧与沟通重要性的认识。
颈联“一登文石趋宣室,三窃蟠桃向道山”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文石”、“宣室”、“蟠桃”、“道山”等意象,既体现了对古代文化与道德的向往,也寓含了对人生追求与修行的思考。这里,“文石”可能象征着学问与道德的基石,“宣室”则可能代表了理想的殿堂或圣贤之所,“蟠桃”与“道山”则寓意着长寿与修行的境界。
尾联“早晚共寻鸡黍约,林泉犹得半生闲”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向往,希望与友人共同享受自然之乐,过上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这里的“鸡黍约”源自《论语》,常用来形容简朴而真挚的友情,而“林泉”则象征着远离尘嚣的自然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还蕴含了对人格修养、智慧追求以及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和人生价值的探索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