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堂诗
从今白发应重绿,岁岁春来母子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倪瓒在春草堂中的隐居生活,充满了自然与艺术的和谐之美。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以及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首句“春草堂中隐几坐”,开篇即点出地点与情境,诗人独自坐在春草堂内,与自然融为一体。接着,“中有袁髯閒似我”一句,以古代文人袁粲自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欲浮青海狎群鸥,儗向䲭夷借轻舸”两句,诗人想象自己乘舟于青海之上,与鸥鸟嬉戏,借用了古人泛舟游历的情景,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心境。
“二月水暖河豚肥,子苦㽜我我怀归”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河水温暖,河豚肥美,诗人内心却怀有归隐之意,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归隐生活的渴望。
“半铛雪浪熏香茗,埽榻萧条共掩扉”则展示了诗人日常的生活场景,泡一壶香气四溢的茶,清扫榻席,与友人共话,生活简单而自在。
“麝煤茧纸齐梁笔,宝绘珍题品神逸”描述了诗人的艺术创作,使用珍贵的材料,书写或绘画,作品充满灵性和逸趣。
“洗涤古玉龙眠池,临拓奇踪净名室”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与对历史文化的尊重,通过清洗池塘,临摹奇景,保持室内环境的清静与整洁。
“红蠡掩碧春将酣,槟榔蒌叶嚼香甘”描绘了春日的美食,红螺掩映着碧绿的春色,咀嚼槟榔与蒌叶,享受自然的馈赠。
“夜阑更鼓湘妃瑟,笙磬同音咏雅南”则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音乐之美,夜深人静时,弹奏湘妃瑟,音乐与诗歌交织,营造出一种高雅的艺术氛围。
最后,“别君此去何草草,山为回旋海为倒。令威白鹤会重来,世人胡为易衰老”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永恒与人类短暂的思考,希望像仙鹤一样能够再次相聚,同时也对世事无常感到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春草堂内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艺术、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词语解释
白发的意思:◎ 白发 báifà[white hair] 白头发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
初生的意思:(1).刚刚出生。《书·召诰》:“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貽哲命。”《诗·王风·大车》“毳衣如菼” 毛 传:“菼,鵻也,芦之初生者也。”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一:“初生色黑,渐渐加食,三日后,渐变白。”(2).犹初兴。开始发展。《诗·大雅·緜》:“民之初生,自土 沮 漆 。”(3).初现。 五代 朱希济 《临江仙》词:“素 洛 春光瀲灧平,千重媚脸初生。”...
春风的意思:◎ 春风 chūnfēng(1) [spring breeze]∶春天的风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2) [with smile]∶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从今的意思:从现在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 宋 郭应祥 《玉楼春》词:“从今对酒与当歌,空惹离情千万绪。”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今经懺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杜鹏程 《延安人》:“从今向后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处长,是什么模样?”...
几见的意思:(1).谓见之不久。《诗·齐风·甫田》:“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郑玄 笺:“人君内善其身,外修其德,居无几何,可以立功。犹是婉孌之童子,少自脩饰,丱然而稚,见之无几何,突耳加冠为成人也。”(2).何曾见,少见。 明 高攀龙 《讲义·我未见好仁章》:“几见好富贵的都好得来,恶贫贱的都恶得去……几见有好仁而好不来,恶不仁而恶不去者。”...
母子的意思:(1).母亲和儿子。《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 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汉 祢衡 《鹦鹉赋》:“痛母子之永隔,哀伉儷之生离。” 唐 白居易 《母别子》诗:“以汝夫妇新嬿婉,使我母子生别离。”《水浒传》第二回:“﹝ 史进 ﹞説道:‘师父只在此间过了,小弟奉养你母子二人,以终天年。’”(2).本源。偏义复词,偏于“母”。《朱子语类》卷三:“先儒言‘口鼻之嘘吸为魂,耳目之聪明为魄也’,只説得大概,却更有个母子,这便是坎离水火,煖气便是魂,冷气便...
一身的意思:◎ 一身 yīshēn(1) [the whole body;all over the body;from head to foot]∶全身,浑身一身正气(2) [suit]∶一套(衣服)一身新衣服(3) [single person]∶一个人孑然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