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赠斌公赏析

赠斌公

明 · 欧大任
六根无尘性不染,赟公八十惟真如。
忆公少小出家日,曾以沙弥事太虚。
太虚昔住宝胜院,执巾棒锡参禅观。
海内陈庄此一时,从师亦得陪琴砚。
慈航东渡到长干,天界登堂甘露漙。
楞严圆觉俱妙解,九流遍涉增波澜。
东吴顾老名江左,王陈谢许同文社。
旬日每因支遁留,新诗几为汤休写。
只今最盛秣陵才,半入人天会里来。
东林旧事欣重睹,北山草堂先已开。
彭泽归来陈子野,家风自是清净者。
隐囊纱帽与公谈,长生木瓢劝公把。
流沙西去更何时,五千文字度毗尼。
青天缥缈真人气,东望惟应尹喜知。
沉冥柱下藏室吏,天竺先生伯阳氏。
青牛还候出函关,我欲问之邢太史。

鉴赏

这首诗《赠斌公》由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通过对斌公的描绘,展现了其高洁的修行境界和深厚的学识修养。

首句“六根无尘性不染”,点明斌公修行的纯净境界,六根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意指心性不受外界尘埃污染,体现了其内心的清静与纯净。

接着“赟公八十惟真如”一句,赞颂斌公虽年届八十,但依然保持着真如本性的纯粹与真实,展现出其修行的持久与深入。

“忆公少小出家日,曾以沙弥事太虚”两句,回忆斌公年轻时出家修行的经历,以及他曾经在太虚大师门下学习的情景,暗示了斌公深厚的佛学根基。

“太虚昔住宝胜院,执巾棒锡参禅观”描绘了太虚大师在宝胜院修行的生活情景,斌公也曾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进一步强调了斌公的修行背景。

“海内陈庄此一时,从师亦得陪琴砚”提到斌公与当时的文人雅士一同学习,不仅在佛法上有所造诣,也在文学艺术上有深厚造诣。

“慈航东渡到长干,天界登堂甘露漙”描述了斌公东渡日本的壮举,以及他在佛法上的成就,如同甘露滋润众生。

“楞严圆觉俱妙解,九流遍涉增波澜”赞扬斌公对佛教经典《楞严经》和《圆觉经》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各种学问的广泛涉猎,使他的智慧如波澜般丰富。

“东吴顾老名江左,王陈谢许同文社”提到斌公与当时文坛名士的交往,显示了他在文坛的地位和影响力。

“旬日每因支遁留,新诗几为汤休写”描述了斌公与支遁等文人的交往,以及他创作的新诗作品,体现了其文学才华。

“只今最盛秣陵才,半入人天会里来”表达了对斌公当前在南京文坛地位的肯定,以及他与佛道界的密切联系。

“东林旧事欣重睹,北山草堂先已开”提到斌公与东林寺的渊源,以及他在北山草堂的修行生活,再次强调了他的修行与文学双重身份。

“彭泽归来陈子野,家风自是清净者”通过引用陶渊明和陈子野的例子,赞美斌公归隐后的清净生活,以及他保持的高尚品格。

“隐囊纱帽与公谈,长生木瓢劝公把”描绘了斌公与友人交谈的情景,以及他使用木瓢的生活细节,体现了其简朴而高雅的生活方式。

“流沙西去更何时,五千文字度毗尼”表达了对斌公西行求法的敬仰,以及对其对佛教教义深入研究的赞赏。

“青天缥缈真人气,东望惟应尹喜知”通过比喻,赞美斌公如同青天中缥缈的真气,其精神高远,只有尹喜等少数人能理解。

“沉冥柱下藏室吏,天竺先生伯阳氏”提到斌公可能与古代道家人物如尹喜、老子等有关联,暗示其修行与道家思想的融合。

“青牛还候出函关,我欲问之邢太史”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斌公深入交流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斌公智慧的尊敬。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斌公作为一位高僧兼文人的独特风采,以及其在佛法、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的深厚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