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璋
宋 · 王安石
湖海声名二十年,尚随乡赋已华颠。
却归甫里无三径,拟傍胥山就一廛。
朱毂风尘休怅望,青鞋云水且留连。
故人亦见如相问,为道方寻木雁篇。
却归甫里无三径,拟傍胥山就一廛。
朱毂风尘休怅望,青鞋云水且留连。
故人亦见如相问,为道方寻木雁篇。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湖海:形容四处漂泊。华颠:指白发,表示年老。
甫里:地名,可能指诗人故乡。
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小路,这里指简陋居所。
胥山:另一地名,可能也是诗人的目的地。
廛:房屋,住宅。
朱毂风尘:红尘中的荣华富贵,比喻世俗生活。
青鞋云水:象征隐逸、自然的生活方式。
木雁篇:典故,古人以木雁传信,这里可能指寻找某种精神寄托或交流。
翻译
二十年来名声漂泊于江湖,如今白发苍苍仍随乡间诗赋飘摇。回到甫里却没有三条小路可走,打算在胥山附近找个房子安身。
不必再对红尘中的荣华抱有期待,暂且享受青鞋云水的闲适生活。
如果老朋友见到我,就像问候一样,他们会问我是否寻找木雁的典故。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题为《送李璋》。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李璋的惜别之情和对其才华的赞赏。
“湖海声名二十年,尚随乡赋已华颠。”两句表明李璋在文学上已经有了二十年的名声,他的文章风格虽然变化,但仍旧保持着高水平。
“却归甫里无三径,拟傍胥山就一廛。”这里说的是李璋即将返回家乡,而他家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三间书房,但作者愿意在他计划建造的书房旁边盖一个自己的小屋,以便能够经常见面。
“朱毂风尘休怅望,青鞋云水且留连。”这两句描绘了李璋行走江湖、踏足名山大川所积累的情感和经历,以及王安石希望他在返回家乡的路上能够留连和珍惜这一段美好的时光。
“故人亦见如相问,为道方寻木雁篇。”最后两句表达了王安石对李璋的深厚情谊,他渴望能够像过去一样与之交谈,并且表示自己会去寻找李璋留下的文章,如同寻找古人遗落的佳作。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惜别,表达了作者对友谊、文学和自然美景的深厚情感。王安石以其特有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情感,使这首送别诗充满了哲理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