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菊荅五首(其三)
明 · 胡俨
昔日柴桑里,独怜征士家。
牵衣从稚子,随处看幽花。
把酒秋山净,餐英夕露华。
陶然乘醉后,策杖不将车。
牵衣从稚子,随处看幽花。
把酒秋山净,餐英夕露华。
陶然乘醉后,策杖不将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征士在柴桑里的生活情景,充满了田园诗意与隐逸情怀。首句“昔日柴桑里”,点明地点,暗示出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接着,“独怜征士家”一句,直接表达了对这位长期在外征战、如今归隐的士人的深情怜悯和敬意。
“牵衣从稚子,随处看幽花。”描绘了征士与幼小的孩子一同漫步于自然之中,孩子天真无邪地拉着父亲的手,四处探寻着那些隐藏在草丛中的美丽花朵。这一场景温馨而充满生机,展现了家庭的和谐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把酒秋山净,餐英夕露华。”进一步渲染了诗中人物的生活情趣。在秋日的山林间,征士举杯畅饮,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纯净。餐英,即食用菊花,这里借指采食野花,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亲近。夕阳下,露珠晶莹,仿佛是大自然馈赠的美味佳肴,让人感到身心愉悦。
最后,“陶然乘醉后,策杖不将车。”表达了诗人醉后的悠然自得,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在醉意朦胧中,他手持拐杖,悠然行走,似乎已经忘却了世俗的纷扰,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这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心态,正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征士归隐后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以及诗人对其生活的赞美与向往,充满了浓厚的田园诗风和隐逸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