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阳恭谒虞帝庙有赋(其五)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开辟文明五岭新,山河敝屣此南巡。
讴歌一日无贤子,禅受千秋有罪人。
俎豆偏多荒服外,兰荪未借楚江滨。
精灵亘古同霄汉,不道湘妃是水神。
讴歌一日无贤子,禅受千秋有罪人。
俎豆偏多荒服外,兰荪未借楚江滨。
精灵亘古同霄汉,不道湘妃是水神。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题为《韶阳恭谒虞帝庙有赋(其五)》。诗中描绘了对古代帝王虞舜的崇敬之情,以及对韶阳地区自然景观的赞美。
首句“开辟文明五岭新”,开篇即以豪迈之气概,赞扬了虞舜开创文明,使五岭地区焕然一新的功绩。接着“山河敝屣此南巡”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虞舜南巡时对江山的轻视与爱护,展现了他作为帝王的胸怀和风范。
“讴歌一日无贤子,禅受千秋有罪人”两句,表达了对虞舜治国理政的高度评价。前句赞颂虞舜的英明,认为即使一日没有贤能的继承者,也足以证明他的伟大;后句则通过反面衬托,强调虞舜将帝位禅让给有德之人,避免了因权力传承而产生的罪恶。
“俎豆偏多荒服外,兰荪未借楚江滨”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虞舜对边远地区的关怀与治理。前句中的“俎豆”象征祭祀,表明虞舜不仅关注中原地区的祭祀礼仪,还特别重视边远地区的治理;后句则以楚江滨的兰花和香草比喻虞舜对道德品质的重视,即使在遥远的地方,也能感受到他的美德。
最后,“精灵亘古同霄汉,不道湘妃是水神”两句,将主题升华至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前句以“精灵”象征虞舜的精神与智慧,与天地同在,永恒不灭;后句则通过湘妃这一神话人物,暗示虞舜的品德与精神超越了世俗的界限,如同水神一般,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虞舜事迹的追忆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的景仰之情,同时也蕴含着对理想君主和高尚道德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