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姚佥判
宋 · 陈宓
杜门三载疑无缘,不似当年在剑川。
衰病可曾同酒盏,俗氛那得和诗篇。
枫宸领袖三千士,莲幕徊翔十七年。
荣进在公真素定,槎溪嫡派看初传。
衰病可曾同酒盏,俗氛那得和诗篇。
枫宸领袖三千士,莲幕徊翔十七年。
荣进在公真素定,槎溪嫡派看初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杜门:闭门不出。疑:怀疑。
缘:缘分。
剑川:地名,可能指诗人过去的居所。
衰病:身体衰弱疾病。
酒盏:饮酒的器具。
俗氛:世俗风气。
诗篇:诗歌。
枫宸:比喻朝廷或领导地位。
三千士:众多部下或追随者。
莲幕:古代官署的代称。
十七年:时间长度,表示长期任职。
荣进:晋升荣耀。
在公:在公事上。
真素定:品性纯正坚定。
槎溪嫡派:槎溪家族的正统血脉。
初传:初次显现或传承。
翻译
闭门三年疑无相见之缘,不再像往昔在剑川的日子。身体衰弱疾病缠身,哪还能一同举杯对酒?世俗风气又怎能与我吟诗作对。
如同枫宸的领袖,引领三千士卒,我在莲幕中徘徊了十七年。
官场晋升全凭公正,我的品性早已奠定,期待着在槎溪正宗血脉中传承初见的风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宓为送别姚佥判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感慨。首句“杜门三载疑无缘”描绘了姚判官三年来深居简出的生活,似乎与外界交往减少,诗人对此感到疑惑和惋惜。次句“不似当年在剑川”回忆起姚判官过去的风采,暗示了他如今境遇的变化。
第三句“衰病可曾同酒盏”,诗人关心友人是否因身体状况而减少了饮酒的欢聚,流露出对姚判官健康状况的担忧。第四句“俗氛那得和诗篇”则表达了对社会风气浮躁的不满,暗指姚判官在这种环境中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共论诗文。
第五句“枫宸领袖三千士”赞扬姚判官的领导才能,他在官场中如同枫宸领袖般引领众多士人。最后一句“莲幕徊翔十七年”进一步强调了他的仕途经历,莲幕比喻官署,十七年则表示他在官场的时间长久。
最后两句“荣进在公真素定,槎溪嫡派看初传”寄寓了对姚判官公正清廉品格的认可,祝愿他在仕途上继续稳步提升,如同槎溪正宗血脉得以传承。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是对友人的关切,也是对姚判判官品性与仕途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