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
唐 · 刘禹锡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
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
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
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
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
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注释
宿习:长期修炼。修来:修炼得来。
慧根:智慧的基础。
多闻:广泛学习。
忘言:不善言辞。
七祖:第七代祖师。
心印:心法传承。
三乘:佛教的三个主要教派。
便门:入门途径。
沧江:古代的大江。
古迹:古老遗迹。
紫阁:高雅的住所。
尘喧:尘世的喧嚣。
河南:地名,指中国河南省。
白尹:官职名,唐代的一种地方官员。
檀越:佛教信徒中的大施主。
真经:真正的佛经。
相对翻:一起研读。
翻译
长久以来的修行换来了智慧的基础,虽然博学多闻但不善于言辞表达。自从第七代祖师传授心法以来,我不再追求佛教的三乘教义的入门途径。
我向东游历过沧江,寻找古老的遗迹,然后向西返回,远离尘世的喧嚣。
河南的白尹檀越大人,希望你能与我一起研读真正的经典。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名为《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在送别一位佛门修行者宗密上人回到南山草堂寺,同时也是一次向官府报到之旅。
首句“宿习修来得慧根”表达了对宗密上人的修为和智慧的赞赏。"多闻第一却忘言"则是说即使听过很多教诲,但最终还是要超越语言文字,达到心灵的直接沟通。
接着,“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指的是佛法中“七祖”的智慧传承,以及对佛法不应拘泥于表面的理解,应该深入体会其精神内涵。
"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则描绘了宗密上人回南山草堂寺的旅程,同时也象征着远离世俗纷争,追求心灵的清净与安宁。
最后,“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表明诗人希望官府能够支持佛教事业,以及对宗密上人的尊重和期待,期望他能继续研习和传播真正的佛法经典。
这首诗通过送别的情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崇敬之情,也反映出当时社会中佛教文化与世俗权力的交织关系,以及诗人个人对于精神追求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