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抱儿行赏析

抱儿行

明末清初 · 卢若腾
健卒径入民家住,鸡犬不存谁敢怒。
三岁幼儿夜啼饥,天明随翁采薯芋。
采未盈筐翁未归,儿先归来与卒遇;抱儿将鬻远乡去,手持饼饵诱儿哺。
儿掷饼饵呼爹娘,大声哭泣泪如雨;邻人见之摧肝肠,劝卒抱归还其妪。
妪具酒食为卒谢,食罢咆哮更索赂;倘惜数金赎儿身,儿身难将铜铁锢。
此语传闻遍诸村,家家相戒谨晨昏;骨肉难甘生别离,莫遣幼儿乱出门。

鉴赏

这首明代末期至清代初年的诗歌《抱儿行》描绘了一个悲惨的社会场景。诗中通过一个健壮的士兵闯入百姓家中,鸡犬无存的凄凉画面,展现了战乱时期人民生活的动荡不安。年仅三岁的幼儿因饥饿而夜啼,天亮后跟随父亲去采集薯芋,却在途中被士兵发现,面临被贩卖的命运。

士兵以饼饵引诱孩子,孩子的哭喊声让邻居心碎,纷纷劝说士兵放回孩子。然而,士兵索要贿赂,暗示金钱可以赎回孩子,诗人借此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金钱甚至可以决定人的生死。消息传开,村民们深深警醒,告诫自己无论何时都要谨慎保护家人,尤其是年幼的孩子,以免遭受类似的不幸。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一个小家庭的遭遇,反映了战乱时期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无奈,以及人性的挣扎与道德的沦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