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昭潭十爱(其五)赏析

昭潭十爱(其五)

宋 · 梅挚
我爱昭州路,优游不险崎。
九疑通舜野,八桂绕秦祠。
亭堠相望处,渔樵有让时。
政无牙虎斗,莫信义山诗。

注释

我:第一人称代词,指诗人自己。
爱:喜爱,热爱。
昭州路:昭州的道路,古代地名。
优游:悠闲自在。
险崎:险峻崎岖。
九疑:古代山名,相传为舜帝葬地。
通:连接。
舜野:舜帝的原野。
八桂:泛指南方的桂树,象征吉祥。
秦祠:秦朝的祠庙。
亭堠:古代用于传递信息的土堡或瞭望塔。
相望:互相遥望。
渔樵:捕鱼和砍柴的人。
让时:谦让的时刻。
政无:政治上没有。
牙虎:比喻权臣或恶势力。
斗:争斗。
义山诗:义山的诗,可能指的是李商隐(字义山)的诗,这里暗示诗中可能有夸大或虚构的内容。

翻译

我热爱昭州的道路,悠闲漫步没有险峻崎岖。
九嶷山连接着舜帝的原野,八棵桂树环绕着秦朝的祠庙。
沿途的亭堠相互遥望,捕鱼砍柴的人们懂得谦让的时刻。
政治清明没有权臣争斗,不要轻信义山的诗中描述的纷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挚所作的《昭潭十爱》系列中的第五首,主题是对昭州(今广西桂林一带)优美环境和和谐社会风气的赞美。首句“我爱昭州路”,开门见山表达了诗人对昭州的喜爱之情,接下来的“优游不险崎”描绘了道路平坦,适宜游历的景象。

“九疑通舜野,八桂绕秦祠”两句,将历史传说与现实景色相结合,提及九疑山(古代传说中舜帝南巡之地)和八桂(指广西盛产的桂树),增添了地方的文化韵味。诗人通过“亭堠相望处,渔樵有让时”描述了昭州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的谦让和谐,无论是亭堠(古代传递信息的设施)还是渔夫樵夫,都体现出良好的社会秩序。

最后两句“政无牙虎斗,莫信义山诗”寓意深远,牙虎斗象征政治斗争或恶势力,诗人希望昭州的政治清明,没有权力争斗,从而呼应开篇的“优游不险崎”,强调了他对和平、公正理想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赞美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