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腹
未饥必先食,未饱必先止。
自从乞食来,往往饱欲死。
非惟口腹贪,得饱良不易。
所以两岁前,腹病繇此起。
因循直至今,祸延犹未已。
乃悟人世间,满足神所忌。
一切毋令尽,灾患胡由致。
鉴赏
这首诗名为《病腹》,是明代僧人释函可所作。诗中以一个学道人的故事开篇,引出对“护生理”的探讨。通过描述这位学道人在饮食上的过度贪求,最终导致身体不适乃至疾病的故事,诗人表达了对满足欲望、贪图享受可能导致灾祸的深刻反思。
诗中的“昔有学道人”一句,点明了故事的背景,暗示了主人公追求精神层面的修炼。接着,“未饥必先食,未饱必先止”两句,揭示了主人公在饮食上的不节制,即使还未感到饥饿或饱足,也强迫自己进食,这种行为看似违背了自然规律,实则反映了人性中对欲望的盲目追求。
“自从乞食来,往往饱欲死”一句,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因过度饮食而遭受的痛苦,甚至在饱食后几乎要丧命。这不仅是对身体健康的警告,也是对心灵深处贪婪本性的批判。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的描绘,强调了欲望与健康之间的矛盾关系。
“非惟口腹贪,得饱良不易”指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贪欲,得到满足也并非易事,暗含了人生追求的艰难与复杂性。接下来,“所以两岁前,腹病繇此起。因循直至今,祸延犹未已”四句,将故事的时间线拉长,从幼年到成年,持续地描绘了主人公因贪食而导致的腹病,以及这种不良习惯如何延续至今,成为难以摆脱的祸根。
最后,“乃悟人世间,满足神所忌。一切毋令尽,灾患胡由致”两句,总结了诗的主题思想。诗人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人世间,过度的满足和欲望是神明所忌讳的,一切不应追求至极,否则灾祸便会随之而来。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警示,也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思,提醒人们在追求幸福与满足的同时,应保持适度,避免陷入贪婪与欲望的陷阱。
综上所述,《病腹》一诗通过寓言的形式,巧妙地融合了哲学思考与道德教诲,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弱点的洞察,也传递了对生活智慧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