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友人论诗二首(其一)
宋 · 汪炎昶
原自风骚浚,根从李杜寻。
烟云裁体制,月露洗胸襟。
所施殊高下,论功系浅深。
尽饶材力赡,政要苦留心。
烟云裁体制,月露洗胸襟。
所施殊高下,论功系浅深。
尽饶材力赡,政要苦留心。
注释
风骚:指古代诗歌的精华。浚:深远、深厚。
李杜:李白和杜甫的合称,代表唐代诗歌的高峰。
裁体:创作诗歌的结构安排。
胸襟:指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殊:显著、不同。
论功:评价功劳。
浅深:程度的轻重。
材力:才能和力量。
政要:关键在于。
苦留心:用心尽力。
翻译
源自古代诗文的精髓,根源于李白杜甫的诗篇。如同烟云般裁剪诗的结构,月光露珠洗涤心灵深处。
评价的标准各有高低,功劳的大小取决于付出的努力深浅。
即使才能出众,关键还在于用心经营和坚持。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汪炎昶的作品,名为《和友人论诗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独到的见解。
"原自风骚浚,根从李杜寻" 这两句表明诗人的创作源泉来自古典文学之巅峰《楚辞》及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这里的“风骚”指的是屈原的诗风,“浚”则是对古文辞赋的称呼,体现了作者广博的文学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尊崇。
"烟云裁体制,月露洗胸襟" 这两句通过自然意象形容诗人的艺术追求和内心世界。烟云可以变化无穷,象征着诗人在艺术形式上的创新;而月露则清澈纯净,象征着诗人心灵的洁净与高尚。
"所施殊高下,论功系浅深" 这两句强调了评价诗歌不仅要看其文学成就,更应考虑到诗人的才华和努力程度。这里体现出作者对诗歌价值评判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尽饶材力赡,政要苦留心"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创作态度的自我要求,即在充分发挥个人才华的同时,也要严于律己,对待国家大事持有责任感。这反映了作者作为一个宋代士人的政治理想和社会担当。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汪炎昶对传统文学的敬仰和自身艺术追求,而且还透露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