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三首(其一)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风雪呼安道。
记那日、孤舟感事,江花江草。
细雨春寒渔村路,一幅移家画稿。
曾几上通天台表。
水火干戈中出入,只文章、血性真奇宝。
从虎口,发高调。
吉光片羽休嫌少。
得良朋者般珍重,墨痕都笑。
但使今生逢知己,那怕三生潦倒。
毕竟是才人命好。
三复遗编三太息,有吴门、暗泪苏门啸。
幸不共,劫灰扫。
记那日、孤舟感事,江花江草。
细雨春寒渔村路,一幅移家画稿。
曾几上通天台表。
水火干戈中出入,只文章、血性真奇宝。
从虎口,发高调。
吉光片羽休嫌少。
得良朋者般珍重,墨痕都笑。
但使今生逢知己,那怕三生潦倒。
毕竟是才人命好。
三复遗编三太息,有吴门、暗泪苏门啸。
幸不共,劫灰扫。
鉴赏
这首诗以风雪起兴,描绘了作者回忆中的孤舟场景,江花江草映衬着他的感慨。接下来,诗人通过细雨春寒和渔村小径,比喻自己在动荡时局中的艰难生活,将个人经历比作一幅移动的家国画卷。他曾在战火中坚持写作,视文学为生命中的奇宝,即使身处险境,仍能发出豪言壮语。
诗中提到“吉光片羽”,意指珍贵的点滴才华,诗人并不因拥有不多而轻视,反而珍视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认为只要有知己相知,即使生活困顿也不足惧。他坚信自己的命运,尽管历经沧桑,仍然保持才子的乐观态度。最后,诗人反复阅读先人的遗作,深感共鸣,甚至流露出吴门、苏门般的哀叹,庆幸自己未被历史的尘埃所淹没。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际遇感慨,又有对文学价值的坚守,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文学情怀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