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曹娥庙
宋 · 萧辟
屈平以楚死,死浊不死清。
伍员以吴死,死暗不死明。
死者人所难,一死鸿毛轻。
壮哉二子为,留得不死名。
曹娥以父死,年龄童未成。
抱尸出洪澜,非可二子并。
二子谏不从,齐秦韩魏征。
娥若不之死,父葬鳣与鲸。
二子死以介,娥死以孝诚。
于今会稽人,事之如事生。
娥若生尧时,舜不妻女英。
娥若逢孔子,娥名书孝经。
娥父若罹辜,岂止为缇萦。
蔡邕不知娥,但爱碑上铭。
我来拜祠下,古木寒云横。
往往大江水,犹作哀哀鸣。
安得娥有知,为我神阴灵。
鼓此大江波,注入四渎平。
洗濯天下心,皆行娥所行。
伍员以吴死,死暗不死明。
死者人所难,一死鸿毛轻。
壮哉二子为,留得不死名。
曹娥以父死,年龄童未成。
抱尸出洪澜,非可二子并。
二子谏不从,齐秦韩魏征。
娥若不之死,父葬鳣与鲸。
二子死以介,娥死以孝诚。
于今会稽人,事之如事生。
娥若生尧时,舜不妻女英。
娥若逢孔子,娥名书孝经。
娥父若罹辜,岂止为缇萦。
蔡邕不知娥,但爱碑上铭。
我来拜祠下,古木寒云横。
往往大江水,犹作哀哀鸣。
安得娥有知,为我神阴灵。
鼓此大江波,注入四渎平。
洗濯天下心,皆行娥所行。
鉴赏
这首诗《留题曹娥庙》由宋代诗人萧辟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屈原、伍员和曹娥的生死抉择进行对比与赞美,展现了对忠贞、孝顺品质的推崇。
诗中首先提到屈原和伍员的故事,他们为了国家或信念而选择在污浊中死去,而不是在光明中苟活,以此表达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敬仰。接着,诗人将曹娥的故事与前两位英雄相提并论,赞扬她因父亲溺水而跳入江中救父的行为,不仅体现了孝顺,更展现出一种超越常人的勇气与决心。
诗人通过曹娥的事迹,进一步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并将其与历史上的伟大人物相比较,认为如果曹娥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她的事迹同样会被铭记。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曹娥的敬仰之情,希望她的灵魂能够得到安宁,并祈求大江之水能为她洗刷一切,象征着对曹娥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整首诗情感饱满,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深情缅怀,展现了对忠孝美德的深刻思考与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道德理想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