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凯旋自邕州顺流舟中
尚想江陵阵,犹疑下濑师。
岸回帆影疾,风逆鼓声迟。
萍叶沾兰桨,林花拂桂旗。
弓鸣苍隼落,剑动白猿悲。
芳树吟羌管,幽篁入楚词。
全军多胜策,无战在明时。
寄谢山东妙,长缨徒自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鸣鞞:马蹄声。嶂口:山口。
汎舸:小船。
川湄:河川两岸。
江陵阵:江陵之战。
下濑师:下濑军队。
帆影疾:帆影迅速。
鼓声迟:鼓声缓慢。
萍叶:浮萍。
兰桨:兰色的桨。
苍隼:苍鹰。
白猿:白猿。
羌管:羌笛。
楚词:楚辞。
胜策:胜利策略。
明时:和平时期。
山东妙:山东的智者。
长缨:长绳。
徒自欺:自我欺骗。
翻译
马蹄声在山口回荡,小船漂过河川两岸。依然怀念江陵的战斗,仿佛还能看到下濑的军队。
弯曲的岸边,帆影迅速移动;逆风中,鼓声显得缓慢。
浮萍沾湿了兰桨,林花轻拂过桂旗。
箭矢如鹰鸣落下,剑光闪烁,白猿为之哀伤。
在芳香的树下吹奏羌笛,幽深的竹林融入楚辞的韵律。
全军满是胜利的策略,但在和平时期无需战争。
我想向山东的智者致谢,但长绳只能自我欺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军队凯旋的壮观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战争氛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开篇“鸣鞞入嶂口,汎舸历川湄”两句,以动人的意象引入主题,军队的船只如同巨龙般穿行于山峦之间,展示了军事行动的宏大与力量。
接着,“尚想江陵阵,犹疑下濑师”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战役的回忆和对未来战略的思考,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军事才华,也反映出他对于战争艺术的深刻理解。随后的“岸回帆影疾,风逆鼓声迟”则是对动态场景的生动描绘,帆影在岸边快速移动,鼓声在逆风中迟缓,这些细节充分展现了战争中的紧张气氛。
诗中“萍叶沾兰桨,林花拂桂旗”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增添了一丝柔和的笔触。水生植物与船桨相接,林间花朵轻拂军旗,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战争场面,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
“弓鸣苍隼落,剑动白猿悲”两句,再次回到战争的氛围,弓箭的鸣声和剑戟的动静都显露出战事的严峻与悲壮。紧接着,“芳树吟羌管,幽篁入楚词”则是对音乐与文学的颂扬,这里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反映出他希望在战争之余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全军多胜策,无战在明时”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时代的向往。在一个没有战争的时代里,各种军事策略都显得多余,这是一种对和平生活的深切渴望。
最后,“寄谢山东妙,长缨徒自欺”则是诗人的自嘲之辞,他将自己的才华比喻为“长缨”,似乎在感叹自己在没有战事的时代里,这份才能未能得到充分施展。这种自我反思的情怀,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出他对于个人价值实现的深刻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和对自然美景的颂扬,表现出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展现了唐代诗歌在艺术形式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