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答袁陟节推游禅智寺赏析

答袁陟节推游禅智寺

宋 · 韩琦
春去惜馀景,偶来郊外观。
芜城千古恨,一顾殊悲酸。
荒祠枕大道,尚记吴城邗。
远近绿阴合,水衬红荚残。
陇麦齐若剪,随风卷波澜。
罢农喜有望,守臣心粗宽。
萧疏禅智寺,坏址不甚完。
丛花乱芍药,篱竹摧琅玕。
空有亭亭柏,成行如笔端。
供帐具朝膳,僚寀成清欢。
小杜诗板暗,乐石曾未刊。
乘兴诣茶圃,百步登平峦。
摘焙试烹啜,甘挹零露漙。
午过倦微暑,堤路腾归鞍。
天子忧岁旱,引咎古所难。
列郡承新诏,朝夕弗敢安。
况此行春意,固不在游盘。
朝廷责吏治,莫若久其官。
政和气亦应,灾沴无由干。
愿循三载旧,庶几酬素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韩琦所作的《答袁陟节推游禅智寺》,通过描绘春天郊外的景色以及对禅智寺的访问,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与对官职责任的深思。

首句“春去惜馀景”,点明了季节的变化,表达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之情。接着,“偶来郊外观”则透露出诗人偶然间来到郊外,欣赏自然风光的心情。接下来的“芜城千古恨,一顾殊悲酸”两句,以历史遗迹的荒凉景象,引发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以及对当前现状的哀伤。

“荒祠枕大道,尚记吴城邗”描绘了荒废的祠庙紧邻大路,让人想起古代的吴城邗,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远近绿阴合,水衬红荚残”则是对郊外景色的细腻描绘,绿树环绕,水面映衬着残余的花朵,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美的画面。

“陇麦齐若剪,随风卷波澜”通过麦田的整齐与随风起伏的波浪,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罢农喜有望,守臣心粗宽”则表达了对农民劳作的喜悦与官员内心的宽慰,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注。

“萧疏禅智寺,坏址不甚完”描述了禅智寺的破败景象,流露出对历史文化的感慨。“丛花乱芍药,篱竹摧琅玕”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花卉与竹林,虽已凋零,但仍展现出生命力。“空有亭亭柏,成行如笔端”则以挺拔的柏树,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

后半部分,诗人转而表达对官职责任的思考:“供帐具朝膳,僚寀成清欢”。在官府中,为下属准备早餐,与同僚共享清雅之乐。接着,诗人提到自己阅读杜甫的诗板,但乐石尚未刻上文字,暗示了对文学创作的期待。

最后,“乘兴诣茶圃,百步登平峦”描述了诗人兴致勃勃地前往茶园,登上平缓的山峦,享受自然的乐趣。“摘焙试烹啜,甘挹零露漙”则描绘了采摘茶叶、烘焙、品尝的过程,强调了对生活细节的品味。

“午过倦微暑,堤路腾归鞍”表现了午后经过疲惫的微热天气,回到路上的情景。“天子忧岁旱,引咎古所难”表达了对天子担忧干旱问题的同情,以及作为臣子难以避免的责任感。“列郡承新诏,朝夕弗敢安”则说明各地官员接收到新的诏令后,不敢稍有懈怠。

“况此行春意,固不在游盘”表明这次出游并非单纯为了游玩,而是有更深层次的目的。“朝廷责吏治,莫若久其官”强调了长期担任官职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政和气亦应,灾沴无由干”表达了政治和谐与自然灾害减少之间的关系。

“愿循三载旧,庶几酬素餐”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遵循过去的传统,通过自己的努力回报国家的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蕴含了对历史、文化、官职责任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社会、自然的独到见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