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础尘载酒北郊招同诸子集白云庵即事成歌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北风日夜来,萧萧满城铎。
扶筇拥褐欲何之,我欲升高望南国。
千峰飞舞向朝台,白云小院叩复开。
门前古木立千尺,竹阴埽地无尘埃。
溪水韸韸野田下,断续山桥度车马。
半为斑白半少年,尽是平生素心者。
山亭布席大白浮,野花折取传觥筹。
酒酣客起迭击鼓,鼓声悲壮惊林丘。
斯亭昔是名王垒,石阙遗碑勒胡字。
四十年来骨已灰,行人尚洒三城泪。
何不令九牛倒曳掷泥沙,何不令牧儿一炬为平地。
天河尽挽洗山川,红日高飞走魑魅。
为君击鼓击复催,一阳天地今将回。
愿进中山千日之酒杯,杞人之忧安在哉。
扶筇拥褐欲何之,我欲升高望南国。
千峰飞舞向朝台,白云小院叩复开。
门前古木立千尺,竹阴埽地无尘埃。
溪水韸韸野田下,断续山桥度车马。
半为斑白半少年,尽是平生素心者。
山亭布席大白浮,野花折取传觥筹。
酒酣客起迭击鼓,鼓声悲壮惊林丘。
斯亭昔是名王垒,石阙遗碑勒胡字。
四十年来骨已灰,行人尚洒三城泪。
何不令九牛倒曳掷泥沙,何不令牧儿一炬为平地。
天河尽挽洗山川,红日高飞走魑魅。
为君击鼓击复催,一阳天地今将回。
愿进中山千日之酒杯,杞人之忧安在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与友人在北郊白云庵相聚的情景。诗中以北风、城铎、山峰、白云、古木、溪水、山桥、斑白老人与少年、山亭、酒宴、击鼓等元素,构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画面。
首句“北风日夜来,萧萧满城铎”描绘了北风呼啸,城中的钟声悠扬,营造出一种肃穆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扶筇拥褐欲何之,我欲升高望南国”表达了诗人想要登高远眺,寻找心灵归宿的愿望。
“千峰飞舞向朝台,白云小院叩复开”则展现了山峰的动态美和白云缭绕的小院景象,充满了诗意。门前的古木、竹阴、溪水、断续的山桥,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乡村画卷。
“半为斑白半少年,尽是平生素心者”描绘了不同年龄的人们聚在一起,他们都是有着朴素心灵的志同道合者。在山亭中,大家布席饮酒,野花点缀,增添了聚会的趣味。酒酣之际,众人击鼓助兴,鼓声激昂,仿佛能惊动山林间的万物。
“斯亭昔是名王垒,石阙遗碑勒胡字。四十年来骨已灰,行人尚洒三城泪。”这一部分通过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以及对逝去英雄的怀念。最后,诗人以“何不令九牛倒曳掷泥沙,何不令牧儿一炬为平地”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反思。
“天河尽挽洗山川,红日高飞走魑魅”则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的希望,期待能通过某种力量净化世界,驱除邪恶。最后,“为君击鼓击复催,一阳天地今将回。愿进中山千日之酒杯,杞人之忧安在哉”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同时也暗示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历史与人生的深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