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并简林嘉猷
骐骥自致远,不以鞭策前。
古来知道者,天质固使然。
师友发其微,成德在早年。
余少稍有慕,今也反自怜。
子诚肯间我,嘉言著来笺。
十年穷取友,四海几得朋。
岂惟得吾徒,旁及老与僧。
自昔得王子,勃郁气为增。
子才信巳毅,愧我德未弘。
所患涉道浅,未免临事懵。
何由与子邻,讲习日可恒。
温温我所爱,处子有林生。
匪惟质柔嘉,迥出遗世情。
从我南山游,斸雪煮黄精。
共悲狙喜怒,静阅猴冠缨。
生也尚审思,勿言韦布轻。
巍巍孔孟业,岂以为公卿。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的《再和并简林嘉猷》,通过对比自然界的物象,如夜光、骐骥,以及古代智者的品质,来阐述个人修养与道德成长的重要性。
首句“夜光自有辉,不因磨砺圆”,以夜光的光芒不需磨砺而自然闪耀,比喻人的内在美德无需刻意雕琢,本性自显。接着“骐骥自致远,不以鞭策前”进一步强调,骏马能远行,是因为其自身的力量,而非外力的推动,象征着个人的潜力与目标追求。
“古来知道者,天质固使然”指出自古以来,那些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者,他们的天赋与品质就是如此。接下来“师友发其微,成德在早年”则强调了师长与朋友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道德修养应从小培养。
诗人回顾自己的经历,“余少稍有慕,今也反自怜”,表达了对年轻时追求美好品质的感慨,以及现在对自己某些不足之处的反思。“子诚肯间我,嘉言著来笺”则是对友人林嘉猷的邀请,希望他能给予指导和建议。
后半部分“十年穷取友,四海几得朋”描述了诗人广泛结交朋友的过程,不仅得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还扩展到了年长者和僧侣。“自昔得王子,勃郁气为增”提到与王子的交往,使得他的气质更加饱满。“子才信巳毅,愧我德未弘”则表达了对林嘉猷才华的钦佩,同时也意识到自己道德上的不足。
最后,“所患涉道浅,未免临事懵”点明了诗人认为自己在道德修养上还有所欠缺。“何由与子邻,讲习日可恒”表达了希望与林嘉猷成为邻居,共同学习和探讨的愿望。“温温我所爱,处子有林生”赞扬了林嘉猷的温和性格,如同初生的林木,既柔顺又与众不同。“匪惟质柔嘉,迥出遗世情”进一步赞美林嘉猷的个性独特,超脱世俗。“从我南山游,斵雪煮黄精”描绘了与林嘉猷一起在山中游玩,煮食草药的情景,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共悲狙喜怒,静阅猴冠缨”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表达了对人性复杂性的思考。“生也尚审思,勿言韦布轻”鼓励人们深入思考,不要轻视平民百姓。“巍巍孔孟业,岂以为公卿”则以孔子和孟子的事业为例,强调道德修养的价值,不应仅仅为了官位和权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人物故事的对比,深刻地探讨了个人修养、道德成长、友情以及人生价值的主题,展现了方孝孺对理想人格和社会责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