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仲春陪祀先师赏析

仲春陪祀先师

明 · 温纯
太牢遣荐陋溪毛,窥见宫墙数仞高。
节历中和方月魄,乐成金玉俨云璈。
获麟千载伤吾道,歌凤当时入楚骚。
此日辟雍争北面,忧时何必目频蒿。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温纯在仲春时节,陪同祭祀先师时所作。诗中以祭祀活动为背景,表达了对古代礼仪的追忆与感慨。

首联“太牢遣荐陋溪毛,窥见宫墙数仞高”描绘了祭祀场景,通过“太牢”(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牲畜)与“陋溪毛”的对比,以及对“宫墙数仞高”的描写,营造出庄严而神圣的氛围。这里“陋溪毛”可能象征着简朴的祭品,与“宫墙数仞高”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对传统礼仪的尊重与敬畏。

颔联“节历中和方月魄,乐成金玉俨云璈”进一步描述了祭祀中的音乐与仪式。通过“中和”、“月魄”、“金玉”、“云璈”等词汇,展现了祭祀活动的和谐与庄重,音乐与仪式的完美结合,仿佛能听到金玉之声在云端回响,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颈联“获麟千载伤吾道,歌凤当时入楚骚”则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怀念与敬仰。通过“获麟”(传说中麒麟的出现象征吉祥与太平)与“歌凤”(凤凰象征祥瑞与美德),以及引用《楚辞》中的“楚骚”,表达了对古代道德与文化的深深眷恋与哀思,同时也流露出对当今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

尾联“此日辟雍争北面,忧时何必目频蒿”则是对当前社会现象的反思。通过“辟雍”(古代帝王设于学宫前的水池,象征教化之源)与“北面”(古代礼制中尊者面向南坐,卑者面向北坐,此处指尊师重道的仪式),以及“目频蒿”(频繁看蒿草,比喻无事可做或无所适从),表达了对教育与道德传承的重视,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担忧,呼吁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内心的修养与道德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祭祀活动的描绘,以及对古代文化和道德的追忆与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