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葡萄灯赏析

葡萄灯

明 · 庞嵩
谁分大宛天边种,移向中堂火畔栽。
马乳滴垂青贝合,龙须还袅紫烟回。
人为竞赛天工巧,一盏宁吝十宝财。
蚁酒笙歌欢胜会,须臾五夜尽成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葡萄灯的华美与精致,诗人庞嵩以细腻的笔触,将葡萄灯的形态、色泽以及其在宴会中的角色生动地展现出来。

首句“谁分大宛天边种,移向中堂火畔栽”,开篇即以葡萄灯的来源和安置地点为切入点,大宛是古代著名的葡萄产地,诗人想象葡萄灯仿佛从遥远的大宛之地被移植到华丽的殿堂之中,置于温暖的火光旁,营造出一种异域风情与温馨氛围的融合。

接着,“马乳滴垂青贝合,龙须还袅紫烟回”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葡萄灯的外观特征。马乳般的葡萄果实垂挂,如同珍珠般晶莹剔透,而灯罩则像是镶嵌着青色贝壳的容器,增添了几分海洋的神秘与清新。龙须的比喻则形象地描绘了灯罩的边缘或装饰,仿佛龙须般轻柔地随风摆动,而紫色的烟雾缭绕其间,更添几分神秘与浪漫。

“人为竞赛天工巧,一盏宁吝十宝财”两句,表达了对葡萄灯工艺之精巧的赞叹。在诗人看来,这盏灯不仅是物质财富的象征,更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其价值远超任何珍宝。

最后,“蚁酒笙歌欢胜会,须臾五夜尽成灰”两句,描绘了葡萄灯在宴会上的盛况。它不仅照亮了欢庆的夜晚,也见证了人们欢聚一堂的美好时光。然而,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正如宴席终将散去,灯光也会随着时光流逝而消逝,最终化为灰烬。

整首诗通过对葡萄灯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瞬间易逝的感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