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其二)
宋 · 晁补之
苏秦不愿印,乃在二顷田。
东皋五十亩,力薄荆杞填。
择高种苜蓿,不湿牛口涎。
拙计安足为,朝往而暮旋。
东皋五十亩,力薄荆杞填。
择高种苜蓿,不湿牛口涎。
拙计安足为,朝往而暮旋。
注释
苏秦:战国时期的人物,以游说诸侯著称。印:指官位或显赫的地位。
二顷田:约四十亩土地,古代一顷等于百亩。
东皋:东方的高地。
荆杞:野生的灌木,象征贫穷。
苜蓿:一种饲料植物。
牛口涎:牛的口水,形容草料质量差。
拙计:笨拙的计策。
朝往而暮旋:早晨出去,傍晚回来,形容辛勤劳作。
翻译
苏秦不愿追求荣华富贵,宁可守着自家的田地。他在东边的山坡上拥有五十亩土地,但力气微薄,只能种植荆棘和枸杞来填充生活。
他选择在高地种植苜蓿,这样可以避免让牛吃进湿润的草料。
他的笨拙计划怎能改变现状?早晨出门劳作,傍晚就回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中的第二首。诗中,诗人以苏秦自比,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选择和态度。苏秦曾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此处他不愿追求功名利禄,而是选择归隐于二顷田地之中,过着简朴的生活。诗人描述自己在五十亩东皋上辛勤耕作,种植苜蓿,确保牛只的食物不会过于湿润,反映出他对农事的精细管理和对劳作的认真态度。
"拙计安足为"一句,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的朴素计划并不值得大书特书,早晨出门劳作,傍晚便回家,这种平淡而踏实的生活方式就是他的追求。整首诗通过苏秦的形象,传达出诗人对于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简单生活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