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版原文
梵语头陀,华言抖擞。
净一真心,振三毒垢。
如来亲试,迦叶称首。
圣教推崇,哲人遵守。
衣三食四,住处五名。
曰十二行,对治修行。
十三或八,要以三并。
练磨三境,摄化三乘。
起四欢喜,行四圣种。
以戒为基,止观相踵。
大矩崇规,链金烹矿。
号菩萨僧,志惟坚勇。
知足少欲,伏我受根。
无取无著,情绝所存。
若有赞者,同赞世尊。
续佛慧命,开佛正门。
在昔能仁,嘱付弥勒。
守护三宝,後五百岁。
弥勒称扬,此行为最。
适当其时,应身出世。
阿兰若处,作众依归。
则先贤轨,发薙肩垂。
白麻劫贝,不随染衣。
表如玉雪,不受尘泥。
心寂为禅,心净为教。
内外相应,方名修道。
事贵简严,理惟幽奥。
不具信根,玄关莫造。
祈生兜率,天乐非贪。
菩提熏种,慈氏言参。
其或超越,罔假司南。
十方法界,同我伽蓝。
鉴赏
这首《头陀赞》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通过对头陀修行生活的描绘,赞美了佛教徒的刻苦修行和精神境界。诗中提到“抖擞”、“净心”、“迦叶称首”等词,体现了佛教中的修行方式和智慧传承。头陀行者衣食简朴,住处简陋,但通过“十二行”、“十三或八”的修行法门,磨砺身心,净化三毒,遵循佛法。他们以戒律为基础,止观并重,表现出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精神。
诗中强调知足少欲,去除执着,这与佛教的出离心相符。诗人将头陀修行与佛陀的教导相联系,认为这是延续佛祖智慧的重要途径。头陀的形象被赞誉为“菩萨僧”,他们的行为被期待在适当的时候以应身出世,引领众生。在阿兰若处(寂静之地),他们成为大众的依靠,遵循前贤的足迹,保持纯洁无染。
黄庭坚通过这首诗,赞扬了头陀修行者的高尚品质和深邃的佛教理念,表达了对修行者的敬仰和对佛法的崇尚。整首诗语言简洁,内涵丰富,展现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