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画龙陈亦所
元 · 岑安卿
飞龙在天不可识,叶公千载馀墨迹。
洞微复写牝牡姿,壁破点晴犹莫测。
老所三山海上仙,贝阙珠宫惯游历。
归家援笔写飞腾,变化风云走胸臆。
但忧真赝不可知,空使时人宝燕石。
我来幸逢四世孙,笔势翩翩尤逼真。
解衣半载梅山住,持练扣户人纷纷。
画成不用书亦所,便作所翁何所分。
出门坛津正秋水,一笑双龙忽飞起。
洞微复写牝牡姿,壁破点晴犹莫测。
老所三山海上仙,贝阙珠宫惯游历。
归家援笔写飞腾,变化风云走胸臆。
但忧真赝不可知,空使时人宝燕石。
我来幸逢四世孙,笔势翩翩尤逼真。
解衣半载梅山住,持练扣户人纷纷。
画成不用书亦所,便作所翁何所分。
出门坛津正秋水,一笑双龙忽飞起。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岑安卿的《赠画龙陈亦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首句“飞龙在天不可识”,以神话中的飞龙象征高超的艺术技巧,暗示画中龙的栩栩如生难以辨认。接着,“叶公千载馀墨迹”暗指画师陈亦所的技艺源远流长,如同叶公好龙的故事。
“洞微复写牝牡姿,壁破点晴犹莫测”进一步赞美画龙的精细与神韵,即使是细微之处也能捕捉到龙的动态,而点睛之笔更是让整个画面活灵活现,难以揣摩。诗人将画家比作海上仙人,暗示其艺术造诣非凡。
“归家援笔写飞腾,变化风云走胸臆”描述了画家创作时的激情与灵感,仿佛龙的形态在他心中自由翱翔。然而,诗人也表达了对作品真伪难辨的忧虑,担心世人可能错把假作真,视作珍宝。
最后,诗人见到陈亦所的四世孙,技艺更加精湛,不禁赞叹不已。他观察画家创作过程,甚至认为画成后无需题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令人难以分辨其价值。结尾处,诗人以“一笑双龙忽飞起”收尾,形象地描绘出画作完成时的生动瞬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赞扬了画龙艺术的高超技艺和深远影响,同时也揭示了艺术欣赏中的真伪辨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