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醉太平十四首(其十三)赏析

醉太平十四首(其十三)

清 · 俞樾
瑶篇玉函。
真金细参。
丹成鸡犬同沾。
跨青鸾两三。
仙踪易淹。
劫灰又添。
赤松桂父深潜。
换唐朝吕岩。

鉴赏

这首诗《醉太平十四首(其十三)》由清代诗人俞樾所作,充满了道家哲学与隐逸情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瑶篇玉函”,开篇即以“瑶”、“玉”形容诗篇的珍贵与纯净,暗示着诗中内容的高雅与深邃。“真金细参”,进一步强调了诗文的精炼与价值,如同真金般珍贵,需要细细品味。这种对文字的推崇,体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尊崇态度。

“丹成鸡犬同沾。跨青鸾两三”,这两句描绘了一幅仙人乘鸾飞翔于云间,鸡犬亦能得道升天的景象。鸡犬同沾丹药,意味着凡俗之物也能获得超脱,象征着修炼之道的普适性与广泛性。这里不仅展现了道家追求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的理想,也暗含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仙踪易淹。劫灰又添”,“仙踪”指仙人的行迹,“易淹”则表达了仙踪难以寻觅,暗示了世事无常、人生短暂。“劫灰”则借用了佛教中的概念,象征着世间一切皆会经历毁灭与重生的过程。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生命与宇宙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永恒与瞬间、存在与消失之间矛盾的思考。

“赤松桂父深潜。换唐朝吕岩”,“赤松”与“桂父”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这里用来比喻诗人自己或隐居的智者。“深潜”则暗示着深入思考、洞察世事的智慧。而“换唐朝吕岩”则可能是在借喻,吕岩是唐代著名的道士,这里或许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仰慕,或是对于自身追求理想与实现自我价值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展现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宇宙、历史的深刻反思。诗中既有对道家思想的传承,也有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独到见解,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