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卫太常二首(其一)
宋 · 苏泂
道义分明重,功名取次休。
重来踏龙尾,犹记立螭头。
行辈云霄上,家山岁月周。
孰知为郡乐,未慊过都留。
重来踏龙尾,犹记立螭头。
行辈云霄上,家山岁月周。
孰知为郡乐,未慊过都留。
注释
道义:道德原则。分明:清晰。
重:重要。
功名:功名利禄。
取次:暂且。
休:放下。
重来:再次。
踏:踏上。
龙尾:比喻高位或显赫地位。
犹记:还记得。
螭头:古代宫殿建筑中的装饰物,象征权力。
行辈:社会阶层。
云霄:比喻极高的地位。
家山:故乡。
岁月:时光。
周:流转。
孰知:谁知道。
为郡乐:做郡守的乐趣。
未慊:不满足。
过都留:久留京都。
翻译
道德原则清晰重要,功名利禄暂且放下。再次踏上龙尾之地,还记得曾立于螭头之上。
在社会高层行走,家乡的时光流转。
谁知道做郡守的乐趣,比不上久留京都的满足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所作,名为《寄卫太常二首(其一)》。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功名的淡然态度。
"道义分明重,功名取次休" 表示诗人认为道德与正义非常重要,而功名利禄则应视情况而定,不必急于求成。这里透露出诗人超脱世俗功利的心境。
"重来踏龙尾,犹记立螭头" 这两句用了典故,意指重返往昔之地,依旧铭记那些奋不顾身的时刻。龙尾、螭头是古代建筑上的装饰,也常被用来比喻人生或事业的高峰。诗人通过这些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和自豪。
"行辈云霄上,家山岁月周"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情景。行辈指的是亲人或同辈,云霄是高远的地方,意喻精神的飞扬;家山岁月周,则是说回到故乡,感受着时光的轮回。
"孰知为郡乐,未慊过都留"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某种生活状态的向往和不满足目前的情况。这里的“孰知”是一种反问,意味着很难有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为郡乐”则指的是做官的人所享受的安逸生活,但诗人却表示这种生活并未让他感到完全的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与现今的回顾和比较,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功名、自然以及生活态度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