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听雨偶成
赤壁焚舟惊破魏,马陵斫木善收庞。
身经丧乱家何在,老去情怀酒易降。
清坐不知更漏永,抛书假寐对残缸。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袁华的《夜坐听雨偶成》描绘了诗人静夜独坐,聆听窗外雨声的情景。他将听雨与古代战争中的两个著名战例——赤壁之战和马陵之战相联系,暗示自己虽身处乱世,但内心仍怀壮志。"身经丧乱家何在"表达了他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个人经历的感慨,而"老去情怀酒易降"则流露出岁月催人老、壮志难酬的无奈。最后,诗人沉浸在思绪中,不知不觉夜深人静,只有残灯相伴,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孤独而深沉的夜晚画面。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人生感悟。
词语解释
赤壁的意思:◎ 赤壁 Chìbì[Chibi] 传为中国古代著名的赤壁之战遗址,位于湖北省蒲圻县西北...
焚舟的意思:烧毁渡船。《左传·文公三年》:“ 秦伯 伐 晋 ,济 河 焚舟。” 杜预 注:“示必死也。”《晋书·蔡谟传》:“夫以 白起 、 韩信 、 项籍 之勇,犹发梁焚舟,背水而阵。”后用以比喻做事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唐 李端 《送潘述宏词下第归江外》诗:“弈棊知胜偶,射策请焚舟。” 唐 雍陶 《离家后作》诗:“出门便作焚舟计,生不成名死不归。”...
更漏的意思:◎ 更漏 gēnglòu(1) [water clock] 古时夜间凭漏壶表示的时刻报更,所以漏壶又叫更漏惠远以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铜叶制器,状如莲花…… 唐· 李肇《国史补》(2) 又用以指夜晚的时间主人不醉下楼去,月在南轩更漏长。——唐· 许恽《韶州驿楼宴罢》...
何在的意思:[释义](代)〈书〉在哪里。 [构成]动宾式:何|在 [例句]理由何在?(作谓语)...
假寐的意思:[释义](动)〈书〉不脱衣服小睡。 [构成]偏正式:假〔寐 [例句]闭目假寐。(作谓语)...
惊破的意思:犹震碎。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渔阳 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宋 范成大 《次韵陈融甫支盐年家见赠》:“高轩款门来,惊破雀罗静。”...
老去的意思:(1).谓人渐趋衰老。 唐 杜甫 《往在》诗:“归号故松柏,老去苦飘蓬。” 宋 欧阳修 《赠王介甫》诗:“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明 汪循 《老去》诗:“老去心还竞,春来花又新。”(2).引申为老年;晚年。 沉从文 《<沉从文选集>题记》:“现在过去了二十多年,我和我的读者,都共同将近老去了。”(3).死去。 元 房皞 《思隐》诗:“情知老去无多日,且向闲中过几年。” 明 李东阳 《柳岸垂纶》诗:“老去祗应家在此,不须盘石更垂萝。”...
乱家的意思:(1).扰乱家邑;败坏家族。《墨子·兼爱上》:“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 汉 焦赣 《易林·随之讼》:“长舌乱家,大斧破车。”(2).指儒家之外的各学派。《荀子·解蔽》:“昔宾孟之蔽者,乱家是也。” 王先谦 集解引 俞樾 曰:“乱家,包下文诸子而言。”(3).伦常败坏的家庭。《孔子家语·本命》:“女有五不取:逆家子者,乱家子者,世有刑人子者,有恶疾子者,丧父长子者。” 王肃 注:“乱家子,谓其乱伦。”...
马陵的意思:古地名。 春秋 卫 地。在今 河北 大名 东南。公元前584年 晋景公 与诸侯会盟于此。 战国 属 齐 ,公元前341年 齐 将 孙膑 伏兵杀 魏 将 庞涓 于此。《春秋·成公七年》:“八月戊辰,同盟于 马陵 。” 杜预 注:“ 马陵 , 卫 地。”《战国策·楚策一》:“夫 牛阑 之事, 马陵 之难,王之所亲见也。” 鲍彪 注:“ 魏 三十年, 齐 破 魏 马陵 。” 宋 梅尧臣 《古柳》诗:“飞霆痕尚白,如斩 马陵 庞 。”《醉醒石》第十回:“ 马陵 万弩伏,减灶诱狂夫。”参见“ 马陵书树 ”...
情怀的意思:◎ 情怀 qínghuái[feelings] 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畅舒情怀...
丧乱的意思:[释义](动)〈书〉指死亡祸乱的事。 [构成]并列式:丧+乱...
善收的意思:丰收。《后汉书·明帝纪》:“昔岁五穀登衍,今兹蚕麦善收,其大赦天下。”...
衔枚的意思:◎ 衔枚 xiánméi[(in ancient times) have the soldiers keep sth.like a stick in their mouth to prevent them from making noise in a secret move] 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像筷子的东西),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 徒衔枚而进。——《周礼·夏官·大司马》章邯夜衔枚击 项梁定陶。——《汉书·高帝纪》衔枚疾走...
知更的意思:报更,值更。 唐 王建 《温泉宫行》:“夜开金殿看星河,宫女知更月明里。” 元 宋无 《长门怨》诗:“知更阿监罗袜冰,瞑对星河玉阶立。”...
斫木的意思:(1).被砍削的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庞涓 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2).伐木。 宋 苏轼 《真兴寺阁》诗:“当年 王中令 ,斫木南山赬。”...